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

幻灯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1)系统协调性原则:即一方面要把人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另一方面要把全球范围内的地区间、国家间视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强调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乃是一个涉及各种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使quot;人--自然quot;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2)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所追求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和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范围之内,发展不能靠耗尽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应危害支持地球生命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
?当这一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它能够加以恢复并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和出产能力,能够承载其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物质要素,不断地存在并演化下去。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3)公平性原则:是指每个人,不论其国别和种族,也不论其世代,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都应享受平等的发展利益。
?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优先加以考虑解决,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4)合作性原则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我们现在有了地球村的概念,在小小的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应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负责,不同国家要加强合作,国际上的环境与发展、人口与发展等组织要制定统一的目标、共同的准则,只有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全球共有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各国才能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
?所以,建立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国际社会的广泛沟通和广泛合作,确保资源的共有共享,确保环境和生态的恢复和平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幻灯奥康剃刀(Ockham39;srazor)
Ockham剃刀是15世纪时WilliamofOckham提出来的一个原理。原意为quot;不应当不必要地增加事物的复杂性quot;。如果你有两个理论,它们都可以解释所有事实。你应当选择其中最简单的一个理论,除非有更多的事实出现。
剃刀背后的理由是,对于任意一组事实,会有无数多个理论能够解释它们。例如,在图上有四个点排成一条直线,那么最简单的理论解释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当然你也可能做出无数条曲线通过这四个点。没有证据表明直线关系是正确的,但是它是所有可能关系之中最简单的。因此,你可以应用这个理论,直到某个人发现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
同样,如果你有数千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而某个人说有一个点在线外。公平地讲,更可能是那个人错了。
下面是一个反对Occam剃刀的论点:
quot;这个最简假说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真理是更复杂的。因此Occam剃刀并不管用。quot;
这是一个典型的稻草人论点(即与并不存在的对手进行争论的论点)。剃刀从来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而是告诉我们应当首先检验什么。一个假说越简单,也就越容易得到检验。
幻灯科学问题的含义: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幻灯quot;无形学院quot;(InvisibleCollege)
则是科学共同体中非正式的、通过科学信息交流网络联系起来的无形的科学家群体。无形学院的成员通过互送未定稿、通信、直接交谈等形式进行迅捷地非正式交流与合作。无形学院的成员之间的这种非正式交流与学派不同,其目的是为了借鉴而不是坚持某种特定的观点,因此,其排他性不明显
百度quot;大科学quot;(BigScience,Megascience,LargeScinece)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从运行模式来看,大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科学家个人之间的合作、科研机构或大学之间的对等合作(一般有协议书)、政府间的合作(有国家级协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研究ITER、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强子对撞机LHC等)。
幻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1)更新观念
?(2)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开发新领域。?(3)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4)开展全球合作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外部保证。
(1)更新观念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观念只讲人是自然的主人,片面追求满足人的需要,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开发;
?而新的观念要求把人和自然看作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把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起来,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自然界,即将人的伦理原则贯彻到自然界中去,作为一种生态伦理原则,把自然界看作是与人相依存的伙伴或朋友,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1)更新观念
?二是对发展的理解,要改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的传统观念,要把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要改变无限制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向自然排泄废物的传统观念,把改造自然和促进自然界的再生产能力、保护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在生产中要克服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急功近利的错误观念,树立从整体出发,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的观念。
(2)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只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才能给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提供可能性。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必须依赖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
?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例如可望通过生物技术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如无土栽培、基因食品等;在资源方面,前
面说过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的领域,如海洋、太阳能、风能、波浪能以及再生性能源核能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通过技术的开发,收旧利废,循环利用;
?在材料方面可以用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取代有限的天然材料;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出现了多种技术和措施,如生物净化技术和建立人工生态环境等。
?由此可见,通过发展科学来完善我们的认识能力,通过发展技术来完善我们的实践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经济,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途径。
?对于科学技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
?要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就要不断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的进步,这就是第三个途径。
(3)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归根结底,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不协调。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社会调节的,人的需求也就是社会的需求,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quot;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quot;
?这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分析是认识人和自然关系的革命性转折,它提出了人与人的关系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上的重要性,为正确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实现其经济增长。如美国居然以发展经济为由,公然退出减少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
?因此,2002年九月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首脑会议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发言时,引起了会场一片骚乱,许多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环保政策表示不满。小资料
?里约热内卢峰会之后的10年非常令人失望,人类取得的成就远远比不上失败,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环境危机愈演愈烈。
?如今,世界上食不果腹的人多达8亿,最富的3个人拥有的资产却比47个穷国的GDP总和还要多。而1000多名科学家在联合国今年发布的《全球环境瞭望》中忧心忡忡地说,30年后,地球上70%的自然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一半以上的国家将严重缺水。
?这正如圣雄甘地所说:quot;地球上的资源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但它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婪。quot;
在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5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用纯真的声音告诉在场的世界首脑们:quot;全世界的孩子很失望,因为太多的大人过于关心金钱和财富,而顾不上关心影响我们未来的严重问题。quot;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调整社会关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树立全球观念,对各种实践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加强计划性,才能消除种种混乱和不协调,才能使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开展全球合作
?开展全球合作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外部保证。人与自然的不协调既不是一代人造成的,也不是只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情况,而是发生在整个生物圈。
?生物圈内的大气和海洋构成一个统一的自然体系,大气和水的全球循环能把污染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由此引起了许多国际争端。
资料:跨越国界的污染
?当代环境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国际性。大气、流水、野生物种乃至整个自然环境都
不受人为国界的限制;一国境内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危害在许多情况下会波及到许多国家乃至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解决环境问题单靠各国的国内立法是难以实现目标的。国际合作是保护人类环境的必由之路,而国际法(包括国际条约、国际公约、国际协定等)则是保证国际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当今世界,跨国界污染事件越来越多,其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1986年4月28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和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仓库毒气毒液事件,给邻国乃至欧洲各国造成巨大损失。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向海洋倾倒大量原油和在科威特油井纵火,造成海洋和大气严重污染等。1998年6月,南亚两个国家相继进行核试验,既威胁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又污染大气、水质、土壤等。上述这些污染问题不仅涉及到国际法中的国家责任和赔偿责任,而且也涉及到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些事实说明,生态问题早已超出了国家、民族的界限,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不能仅靠局部地区或几个国家,而应当由全球合作,动员全人类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只有如此,整个地球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个人类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总结
?更新观念,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伙伴关系,正确理解发展的内涵,是重要的认识前提;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认识与实践相结合,这可以说是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科学技术朝着有利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使某些受眼前利益驱使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
?对那些跨越国界的破坏行为,要通过国际性合作,通过相应的国际法规予以制裁,这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最终途径,是政治保障。
幻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这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1963年在《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这个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猜测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1967年,波普尔又发表了《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一文,进一步把科学发展的模式表述为著名的quot;四段图式quot;:
P1→TT→EE→P2
这一图式说明,科学研究从问题P1(problem)出发,由问题引出许多试探性理论TT(tentativetheory),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试探性理论中的错误EE(eliminationoferror),得到暂时被大家确认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新的问题P2(problem),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循环,以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幻灯科学研究的一般进程
科学研究没有固定刻板的程序,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会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以基础科学的研究程序为例,它大体上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选题
2.获取科学事实
3.进行思维加工,提出假说
4.验证假说
5.建立科学理论
幻灯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人们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研究者来说,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的。他必须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就是科研选题。科研选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一般要经过文献调研、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剖解、分析问题,初步论证、评议、确定课题等步骤。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
姓名:岳帅班级:09级建工系环境(3+2)一班学号20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环境资料的可持续供应,是人类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基础上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关系研究是环境法研究的重大问题。尽管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多为“可持续发展+环境法”的研究模式,并未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方法融入环境法理论、制度与机制。本文试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出发,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讨论环境法的理论更新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法
内容: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世界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期,世界各种矛盾错综複杂、相互交织、变幻莫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战争与和平、贫困与富裕、控制与反控制、发展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等矛盾犬牙交错,纵贯于这一时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问题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可持续发展源于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上的继续与深化。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一些国家的学者与教授就开始研究发展问题,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各种观点、各种流派纷纷登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人认为: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发展理论研究、探讨、总结和寻求在通往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如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发展方法、发展的优先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繫等。从广义上讲,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内容上的阶段性的差异和发展模式上的不同选择而已。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回答工业化实现以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和向后工业化社会、资讯社会发展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务之急仍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全面现代化的问题。从狭义上讲,发展问题又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它更主要的是针对发展中的国家和社会如何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其研究的物件和范围包括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诸多方面。
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这些国家的人民和领导人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产生了强烈的发展要求,为此努力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除了研究他们自身的发展外,也利用其优越的条件开始了对第三世界不发达原因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在国际范围内,对发展问题的研究逐步彙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从而为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条件和理论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十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针对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成立了由当时的西德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尔梅和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着名的纲领性文件。为了缩小差距,克服安全和实现未来,这三个文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世界各国必须组织实施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样结论,他们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末,更是二十一世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战略,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
传统发展的思想将人类的历史文明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与此同时,它也将人类逐渐地引进了与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冰雪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历史斗争的时候虽然已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锐减、海洋与淡水资源的污染、有毒化学品的转移与危害等等。人类已经被自己逼进了一个必须作出抉择的重要关头:或者坚持传统发展思想,继续实施现行的政策,保持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世界各地增加贫困、饥饿、疾病和文盲,继续使我们赖以维持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恶化,最后自我毁灭,自我消亡。或者与传统发展思想决裂,依据新的发展观重新调整各项有关政策,探讨幷建立资源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比例,努力建设一个更为安全与繁荣的良性回圈的美好未来。
面对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南北经济不平衡发展、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与生态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们普遍地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途径,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途径,我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在几个地方、在几年内的发展,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更加深刻地体验和理解了当今“人类处于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里约宣言》)。
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幷被具体体现到了这次会议发表的五个重要的文件中。人类最终理智地选择了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诀别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共同未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报告认为,人类社会在以往获得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地限制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以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2002年8月26日到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192个国家的代表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水、能源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幷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等文件,明确了全球未来10-20年人类拯救地球、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繁荣的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蓝图,它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努力的最新结晶,必将对未来的环境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南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标志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由共同的未来走向共同的行动。
二、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法更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环境法产生于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是人类发展观在法律上的反映。在可持续发展观明确提出之前,环境法已经走过了自己的一段历程,各种理论、学说及实践精彩纷呈,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各种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环境纠纷得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也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已有的环境法理论与实践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权理论因缺乏法律权利的合理性基础而被“冷落”,各种以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为主的环境管理制度成效有限,环境纠纷处理的法律程式运行不畅……。和环境法理论与实践困境相应的事实是:一方面是环境法律的繁荣,另一方面则是老的环境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新的环境问题还在不断出现,或者老的环境问题又以新的形式出现。种种现状表明:已有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环境保护手段尚不足以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
应该承认,自环境法产生以来,对于其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各种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在不断出现,这些研究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寻找环境法的哲学基础。在可持续发展提出以前,各种环境保护主义观念也对环境法的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环境法研究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争论一直存在幷且异常激烈。但是如何解决法律的“人类行为规则”本性与“人——自然——人”关系重构的矛盾也是困扰环境法理论的根本问题。固守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法目标无法实现;完全接受“生态中心主义”又无可避免地会遭遇自然主体化制度设计的尴尬。因此,环境法的理论创新没有理性的冷静与严肃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全面审视已有的环境法理论与实践,创设新的环境法理论奠定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1.突破理论瓶颈的动力与路径
可持续发展观对于主客体关系的重构为突破传统的法律二元结构进行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提供了认识
论基础。已有的环境法理论是在传统的法律二元结构理论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主客体二元结构”与“公私法二元结构”依然是环境法的基础。尽管实践的发展对二元结构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生活的网路化、价值理念的複杂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已有的法律捉襟现肘。但理论却始终难以突破,环境法的“部门法”观念,环境权的单向性、环境法律关系中人——自然与人——人关系的互为仲介特性被忽视等等都是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缺乏新思维的结果。可持续发展重构主客体关系的思维方式,为环境法突破理论瓶颈,重新认识环境法的社会法属性、环境权理论的合理性、环境法律关系的“人—自然—人”特徵,创立新的环境法理论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与支援。同时,也为环境法在新的观念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法学理论,树立代际公平价值观幷创立相关制度体系开闢了广阔的道路。
2.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双重伦理支援
可持续发展观所蕴涵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对于化解环境法理论创新所遭遇的尴尬,创立环境法的新理论提供了认识论基础。环境法以生态伦理为基础,进行理论与制度的合法性论证是必须的,环境法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论也由此而生,多年争论的结果表明:固守“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对于环境法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都是障碍重重,法律的根本属性与生态伦理的理想主义冲突成为制约环境法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桎梏。许多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创新理论在完成了合法性论证后难以为继,从而使理论永远停留在观念宣示、宏观构想阶段。因无法完成制度化所需要的合理性论证而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因此被大打折扣。可持续发展观以其高超的“妥协”艺术平衡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巧妙的缓和“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尖锐对立与紧张,为环境法新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双重伦理支援。
3.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方法论指导
可持续发展观所体现的多元化视角为环境法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对于人类现在与未来的新思维,突破了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单一思路,不再将经济和技术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全部,将发展视为经济、社会、技术、文化、政治等综合性因素的集中体现。在综合性思维下,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环境法的问题也不单纯是法律问题。这种思维对于克服过去存在的环境法理论研究就法律论法律或者说以法律解释法律、制度设计“头痛医头”的简单化弊端,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广泛吸收系统论、协调论、资讯理论等方法论、采用伦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环境法的“生存背景”与“生态环境”,透过法律现象的表面发现“法律背后”的真实,意义十分重大。
注释:
[1][美]丹尼斯·米都斯等着:《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李宝恒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2]参见刘思华《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三重转变》,《理论月刊》2000年第1、2期合刊。
[3][美]A·柯尼司着《经济与环境》,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22页。
[4]B·弗里奇的观点介绍,《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4期。
[5]参见《世界知识》1999年第8期。
[6]胡军蔡学英《“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五期。
[7]王维:《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8]葛新权,李富强:《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推动街道全面工作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不断学习,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需要。学习停止,就意味着思想的停滞。“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可以使领导者摆脱愚昧,才智泉涌,变得高明;可以使领导者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变得精明;可以使领导者开阔眼界、境界高远,变得开明。在这新形势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谈一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我理解:一是国情所定。我们国家底子薄、资源少;科技水平偏低,生产技术落后;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区域差距很大。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建设、谋发展,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是不行的,象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只能谋一时,不足长远。二是形势所迫。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遏制的情况下,能否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国家发展,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问题。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国家和民族就很难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三是民意所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特别在社会转达型时期,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富民强已是众望所归。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国家经济就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人民群众就难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就会影响民心的向背,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四是使命所系。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我们街道建设的实际看,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要完全立足晏家坪建设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完全符合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工委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预见性,坚持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在许多方面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街道从构建和谐内部关系的大局出发,加大内部的软、硬环境建设,事实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街道创新发展的需要。想问题、作决策、谋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对长远建设有利的,不论是显性政绩还是隐性政绩,再难也是竭力去做;凡是不利于甚至危害长远发展的看上去暂时利益再大也不能干,努力创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在业绩。
其次,谈一谈树立和落实科学政绩观的问题。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它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相联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科学的发展观,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不正确,政绩观就很容易发生偏移;反过来正确的政绩观,能够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政绩观不正确,科学的发展观难以实现。各级领导机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我感到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个政绩观,同样是我们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求真务实。这是个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作风不实,什么工作也不会扎实,什么发展也难以落实。求真务实,我觉得要有“四气”,就是要有敢讲真话、敢报实情的勇气;要有坚持真理、戒虚务实的正气;要有表里如一、公道正派的底气;要有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锐气。特别是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能明哲保身、迎合世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实实在在地抓工作,一心一意地谋发展。
二是要淡化名利。这是个工作动机问题。一个人心中如果有太多的名利,就很难有求实和敬业精神。作决定、干工作就是很难出于公心,对人对事就是很难公平公正。目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逢迎为重、实干为轻。有的重领导的评价,轻群众的意愿;有的重眼前,轻长远,不讲科学,搞短期行为;有的喜欢搞花点子,做虚样子,工作中一级做给一级看,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名利思想作怪。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破除名利思想,切实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决不能以工作之名,谋一己之私。
三是要心系群众。这是个出发点的问题。群众是领导机关的执政基础,只有心里想着群众、惦记着群众,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也才能为群众所拥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切实把执政为民作为一种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真正解决好为谁谋利的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了这个出发点,政绩观自然就会端正。
四是要保证中心。这是个根本落脚点问题。正确的政绩观,不能脱离职能任务实际,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不落后、不掉队,带领人民群众创一番事业,就必须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真正成为足智多谋的领头人,成为开拓创新的先行者。但是,目前并非所有领导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我市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停留在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上;一些同志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不适应,常常凭着感觉走;一些同志学习搞形式、走过场,没有多少实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让领导干部系统地深入地学习,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对新形势作出科学的判断,对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对新任务提出务实的举措,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扎实,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交出合格答卷。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是什么文案:

可持续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而且深刻反映了当代自然环境的新变化和中国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规律的新认识。这些新认识比较集中地体现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科学的进展中。作为研究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及其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它在自然环境的前提性和本体性、自然环境系统的统一性、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内在关联、尤其自然环境与经济的互动联系等方面,揭示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内涵,从特定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首先,自然环境的前提性以可持续的新概念表现出来,既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本体性意义,也反映了当代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这一要求的直接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曾阐述自然的前提性和本体性意义:“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人们在物质生产中改变着自然;但是,“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人任何时候都无法离开自然条件而生存,这些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
自然环境的前提性和本体性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以宇宙飞船理论的新形式出现。这一理论认为地球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是一个需要不断消耗自身有限资源的独立系统,其延长寿命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宇宙飞船内部的资源循环。宇宙飞船理论从反面突出了地球自然环境的本体性意义。1972年罗马俱乐部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从动态发展的方面展望了地球生存的前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这一意义: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等现有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的增长极限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发表的可持续发展宣言表明,可持续概念是自然环境本体性意义的某种现代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上升到人类和地球生存发展的本体论层面上来认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中共17大报告所说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深刻反映了当代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其次,自然环境系统的统一性以其动态协调平衡的一系列新内涵展现出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规律认识的新进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这些认识新进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环境科学表明,地球表面的气圈、水圈、土壤-石圈和生物圈主要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展现了一系列动态平衡规律。例如,地球热力学的进展反映了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与反射到空间的能量之间的平衡。根据每秒1370瓦\/平方米的太阳常数,地球从太阳接收的能量为1.751017瓦。由于吸收率为70%,地球对于太阳吸收的能量为1.231017瓦,一年吸收的总能量为3.7106夸特。鉴于地球上人类消费的能量大体为4.35102夸特(2006年数字),因而前者是后者的8500倍。这些总量关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新认识。
自然环境系统的统一性也体现于生态系统的规律。主要有生物适应环境的规律,环境变化的选择压力作为制约因素迫使生物体自身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各种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统一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的规律,以及生态系统发育进化的规律,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和动态平衡。现在,由于世界上近乎半数的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多样性正在丧失,这种生态系统规律正以危机形式强烈地反映出来,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因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性。中共17大提出的要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既是形势的要求,也是这种自然环境规律的客观要求。
再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成为自然环境演变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关联既表现为人对自然环境演变的深度影响,也表现为自然环境危机对人的强烈警示,还表现为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正确认识和积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这一规律的多重要求。
恩格斯曾就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认识这些较近的或较远的后果。人类由于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不断地作用和改变自然环境,因而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确定参与者。人的活动介入和影响自然的程度在今天不同于以往。当今世界大气、水、土壤和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已达到危险的程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可能90%源于人类的活动。1970年至200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70%。预测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上升1.1至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至59厘米。如果气温上升1.5摄氏度以上,全球20%至3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如果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至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环境危机表现为全球性的特征,自然环境与社会的统一性以新的震撼形式表现出来。
与此相应,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呈现全球化的趋势。由于环境演变的自然与社会因素显示了多层面多维度的复杂关系,因而正确认识和积极保护自然环境需要把握其中辩证关系的丰富内涵。当代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医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自然科学系列和环境社会学、产业生态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社会生态学等社会科学系列,以及能源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技术科学系列逐步发展起来,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知识基础。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科学的运用,中共17大所提出的下述目标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等。
最后,经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殊层面,从特定角度展现了两者互动的规律性内涵。它不仅一般地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把经济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确立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公务员之家:
关于经济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内涵主要有以下方面。
环境因素渗透产业全过程。环境不是生产的次要因素,而是支撑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和贯通因素。为此,产业生态学要求将环境因素全面纳入产品、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基于污染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观念,通过资源循环和能源高效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双重目标。
资源在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生态经济学强调生态的“吞吐力”:从自然吸取而投放到经济系统中的东西与返回自然环境中的东西的平衡,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该平衡要求资源的获取率应等于再生率,即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不能超过它的再生增殖能力;废物排放率应等于生态系统的同化率,即排入环境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经济机制渗透于环境过程。环境经济学运用产权经济学和外部性解释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过程,提出了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市场机制,其运用包括保护产权、排放贸易准许、污染税收收费与财政补贴等措施。
中共17大提出的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际体现了上述规律性的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