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

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译文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
注释
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
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靡(mǐ):无。靡由,即无来由,指无从饮酒。
服:用,这里转为欣赏之意。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这句本《古诗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意。
斯人:指人人。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
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辰:指日、月的衷会点。
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
露凄:秋霜凄凉。暄(xuān)风:暖风,指夏季的风。
气澈:空气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
祛(qū):除去。
制:止,约束,节制。颓(tuí)龄:衰暮之年。
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
空视时运倾:指易代之事。空视: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运:时节,这里指重九节。倾:斜,引申为转迁的意思。
尘爵耻虚罍(léi):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爵: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尘,故曰“尘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
寒华: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荣:开花。
敛(liǎn)襟(jīn):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作诗。
缅(miǎn):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
栖迟:隐居而游息的意思。栖,宿;迟,缓。
淹留岂无成:反用《楚辞·九辨》“蹇淹留而无成”,意谓长期隐退,难道就一事无成!淹留:久留,指长期隐退。
赏析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陶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小序中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宋代李公焕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中认为此句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陶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君寿说是“一意两层收束”(《老生常谈》)。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陶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陶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创作背景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陶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所说的情形来看,与此诗中所叙之事略同。此诗当作于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或之后,时陶渊明已过五十五岁。

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不能不令人向往。而余秋雨的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更令我欣喜,去欣赏那万家灯火的美,去触摸都市。月亮那样遥远,那样宁静,那样纯洁,却在夜晚照耀着喧闹的都市。两者如此不统一,却又如此和谐。而那喧闹的城市犹如在教堂戴着耳机听摇滚一样另类。想去触摸,想去了解,为何如此神奇。远方的霓虹灯闪耀,车水马龙,夜深了,却还繁华着的都市,我喜欢你的活力。像是一颗年轻的心,激情地跳跃。不比乡村,那缓慢的节奏,也许适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轻。月亮的光芒将渐渐被取代,那快到地平线的太阳即将升起。这段时间的都市反而安静了,像一个少妇卸妆后露出干净、朴素的面容,同样的美好;像一个啼哭的婴儿,安静地在梦乡游玩。都市的安静是如此难得,更令人珍惜。昨夜万家灯火的美景褪去。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宁静,那种比乡村更难得的安宁。太阳努力攀爬,那阳光先到达,而后自己才终于气喘吁吁一跃上了地平线。穿梭于小巷的流动小摊叫卖早饭,有急匆匆挤公交上班的人,有戴红领巾拿着牛奶上学的学生,我喜欢那种忙碌的样子,不管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理想,那种被他人认为麻木的忙碌真的让我觉得充实。不像山野的游魂,无所事事。都市,我喜欢你的忙碌,并总在清晨触摸它。有次回老家,在家门口等奶奶,忽然安静的心跳莫名加快,偶尔听到家畜的叫声,太寂静了。我适应不了这里的沉静。?我想念都市的万家灯火,我想念都市的年轻,都市的忙碌。这些天中每个时间段所触摸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与新鲜。擦肩而过的行人,绿了又红的红绿灯带给我好奇,好奇带领我去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希望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我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它的年轻与忙碌。

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还有4首同名背不出来,你找找吧~)
【篇一:陶渊明的隐逸诗句】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时期重要诗人。他性格豁达,崇尚自然,狂放不羁,率性而为,几番出世入世后归于田园,“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蔑视权贵,淡于功名,重视个人情操,捍卫人格尊严,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他的诗文质朴无华,清丽自然,韵味隽永,意境清幽,如初春一阵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执着地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在混沌的尘世建立纯净的乐土,以超然物外的隐逸之心,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成为他们灵魂的休憩之所,逃避虚伪与丑恶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出生于风景秀丽的江南古郡——柴桑,它的郡治所在地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九十里处,由于其西南有柴桑山,因而得名。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其北有庐山,那巍峨高峻的气势和云雾缭绕仿佛天人接壤的神奇景色,以及层峦叠嶂、碧透山曲、涓涓水流等都曾对诗人产生巨大吸引力,留下深刻印象。庐山之北是长江,浩瀚之水滔滔向东。与长江相接,自湖口而南有鄱阳湖,宽阔平静的水面一望无垠,呈现着无限宏伟的气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如此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境长大的陶渊明汲取了天地精华,未沾染俗世尘埃,变得心性恬淡,娴静少言。加之诗人家境清贫,从小便跟着母亲参加农耕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活计,因此习惯并熟悉山水田园生活,较之于生长于市井城镇中的世家子弟,更善于发现田园生活中的乐趣与意蕴,也更能忍受田园生活的平淡与清苦。春风拂过大地,时间一晃而过。诗人在此已度过28年,人生中最纯粹最美好的年华。农忙时节,他帮着家里人料理农事,闲时便在家里读书,有时也到山水间去观赏、品味隐藏在大自然间的美丽与真趣。他沉浸于自然带给他的宁静与安详,仿佛天地都化于心中,难为外人道。他享受自然赠予他的平淡舒适,不必被尘世琐碎束缚,天地任逍遥。自然的祥和与清幽赋予了他“质性自然,不慕荣利”的品性。正如《晋书》所言:“颖脱不羁,认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壮志凌云的年纪,诗人却徜徉于山水田园之间,因为爱山,因为乐水,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情系田园,所以不管远离多久,多远,终究会回到田园。
陶渊明是已故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及父亲都做过太守,到陶渊明时家道虽已中落,但毕竟是书香门第,家中藏书甚多。少时的陶渊明就常常呆在书房,虽不似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但也算得上是废寝忘食。当时世道混乱,民不聊生,众多有识之士就将希望寄托于求仙问道之中,因此儒教衰落,佛教道教盛行,世人多读“佛”“道”二家经典,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着迷于老子的“物化自然”,也惊叹于庄子那旖旎丰富的想象,他从中看到人生的风云会变,也领悟到生死的无常,他在老庄哲学里,看到了与自然的契合点,看到了符合本性的人生哲学——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一,这就为他日后归隐奠定了思想基础。陶渊明虽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其祖辈皆是不慕荣利之辈。其外祖父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加之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本性洒脱的陶渊明自然也加入了这一潮流。
但陶渊明毕竟是接受过传统儒家思想的文人阶层,他也曾“猛志固常在”,也曾希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正如其在《饮酒》、《杂诗》等诗中所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但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他在官场几番出入,但做的始终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时光飞快流逝,不愿违背本性而同流合污的陶渊明在官场始终无甚作为,无法为黎民百姓谋福利,身为有识之士的他心里难以平静。目睹官场荒诞,更加重他的心理忧虑,他开始考虑是不是该隐退,以求内心的平静。倘若他身处太平盛世,他或许会上书皇上,直指官场的黑暗,“铁肩担道义”,为正义奔波。但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斗争严重,宦官把权,军阀混战,许多正义之士都无辜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有良心有道德的士人都将重心转到求仙访道上,一方面寻求内心的安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性命。身处政治体系底层的陶渊明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社会日渐混乱,人民日益贫苦,朝代日渐衰落,作诗以遣怀,但身为士大夫的他内心却怎么也不能平静。黑暗腐败的官场和动荡血腥的社会犹如千斤重石压在他胸口,他无处可逃,无所适从,犹如困在笼中的鸟,囚在水里的鱼,他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唯有转向田园,亲近自然,才能获得身体的自由,内心的安宁。迫于生活压力,归隐后他又数次出入官场,但宦海进出数遭后,他身心疲惫,终于看清“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42岁那年终于下定决心,不为五斗米低下高贵的头颅,退出官场,重归田园,由追逐建功立业转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澹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在重返田园后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自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时的他犹如脱缰的野马,尽情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尽情享受身心自由的快乐。
陶渊明归隐后日子并不舒适。首先他家里并非望族,家底也就不殷实,他在为官期间奉公守纪,清廉自爱,自然也就两袖清风,加之他本为文人,虽自小帮忙做农事,却并不精于此道,因而日子也就过得尤为凄苦。他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写道:“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缠。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大火烧了房子,田里有多害虫,气候变化无常,收成就很差。夏天常常吃不饱,冬天连被子都没有。这样清苦的日子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但陶渊明却并不怨天尤人。“在己何怨天,离忧戚目前”。他认为贫困由于自己,只是遭受如此忧患,实在感到悲伤。而当有人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再次出世为官时,他却说到:“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他宁愿忍饥挨饿甚至出门乞食,都不愿违背心性出世为官。古来隐逸之人众多,但有几人能做到如陶渊明般,房子烧了农田遭践踏了,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愿再入官场?大多文人墨客仅仅只是把隐逸当做落魄时寻求感情慰藉的桃花源,或是逃避俗世纷扰的精神家园,他们往往如王维般,一边做着高官领着俸禄,一边在田园闲云野鹤,而很少真正参与到田园劳动中来,更不用说亲身体会田园生活的平淡、乏味、凄苦、艰辛。然而陶渊明却做到了,他亲自参与农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南山下种豆,野草太多豆苗也就少了。清晨早早出门去除草,要到晚上伴着月亮回家。这一番平淡朴实的描写犹如记事本上那轻描淡写的一件小事,却准确刻画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天,平平淡淡,甚至乏味。然而陶渊明不但不嫌弃这样的生活,反而自得其乐,于平淡中发现无限妙趣。“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道路狭窄草却很长,露珠就沾到了我身上,衣服弄湿了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这符合我天性,没有违背我的志愿。田园生活艰难异常,然而陶渊明却并没有以一个士大夫高高在上的心态来面对,他亲自劳作,与相邻相处融洽,“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他完全把自己当做乡间劳动的一份子,融入乡间田园生活中,怡然自得地生活其间,以平常却明亮的双眼发现并欣赏着田园生活宁静祥和融洽的静穆美,留下无数素淡自然的田园诗作,供后人瞻仰。
历史的洪水冲刷掉无数才子名士,然而陶渊明那一派怡然自得的形象却越显光辉,他以固穷守节的的志向,恬淡平和的性情和笃意真古的诗作为后世文人建筑了一座精神家园,开创了隐逸之风,成为士大夫仕途失意,厌倦官场后的最好归宿,无愧“古今隐逸之宗”的美誉。

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作文 九日闲居一首文案: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答案:BB
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2)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9.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答案:C
10..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11.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12.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2分)答:
13.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2分)答: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答案】14.心远地自偏(1分)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17.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18.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19.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3.①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①垂钓碧溪乘舟梦日(1分,每对一空0.5分)
4.②诗中名句“,”表现出诗人的性格。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1分,每对一空0.5分)
默写重点
5.李白“行路”(《行路难》其一)“,”,意在抒发本身的信念与寻求
6.,将登太行雪满山。
7.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2分)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玉盘珍馐也无法下咽。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2分)
此句用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9.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0.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11.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12.“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1分)
13.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答:(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共3分)
14.(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复习要点:
1.本诗主旨:抒发了作者政治上怀才不遇,饱受挫折,功业难成的苦闷愤慨,也表达了作者坚信远大抱负终会实现,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的乐观的豪迈气概。
2.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赏析动词)
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正面写行路难,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冰塞川”、“雪满山”象征、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之情。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暗用典故,用姜太公与伊尹终获机遇的故事,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信机会终将到来,自己的凌云壮志终将会实现的信心。5.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抒胸臆,反复,疑问句,句子节奏短促、跳跃,突出强调了世路艰险,行路艰难,表达了作者内心彷徨与苦闷之情。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用典,直抒胸臆,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表达了作者坚信远大抱负终会实现,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的乐观的豪迈气概。
6.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显出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概来。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7.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诗词赏析陶渊明《九日闲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