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

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注释
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天涯:此指梓州。
⑵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作者作此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恨:怅恨,遗憾。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

,梅花的古诗
1、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2、唐·李商隐
3、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4、宋·卢梅坡
5、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6、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7、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8、宋·王安石
9、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10、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11、现代·毛泽东
12、宋·李公明
13、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14、金·赵秉文
15、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16、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7、《梅花绝句》
18、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19、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20、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21、《墨梅》
22、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2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4、卢撰
25、唐·张谓
2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7、宋·苏轼
2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29、《雪梅》
30、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31、《次韵中玉早梅》
32、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33、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34、《早梅》
35、明·张臬
36、《梅花》
37、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8、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3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0、《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41、宋·陆游
42、《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3、元·王冕
4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5、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46、清·李方膺
47、唐·刘禹锡
48、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49、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0、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51、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52、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53、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5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55、《忆梅》
56、《杨柳枝词》
57、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58、《梅》
59、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6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1、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62、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6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64、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65、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66、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67、唐·齐已
68、宋·王琪
69、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70、《红梅》
71、《白梅》
72、宋·王十朋
73、宋·居简
74、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75、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76、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77、宋·黄庭坚
78、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79、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80、《卜算子·咏梅》
81、《题画梅》
8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83、《初识梅花》

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

高中诗歌鉴赏(老师版)
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①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②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注释]①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②芳心:即芳情,优美的情怀。
这两首咏梅曲的三、四句都没有直接写梅,但着眼点、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两句,着眼于梅花的品性,因此运用对偶、拟人手法,写梅花偏偏喜欢与\"雪月\"交朋友,不招惹趋炎附势的蜂蝶,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两句,则着眼于梅花的四周环境,(2分)因此运用对仗、叠字手法,写明月清辉,淡烟飘渺的环境,以景衬梅,景中融情(2分)从侧面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隐约透露出几多春意。(2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谒岳王墓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西湖
郁达夫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①。
【注】①: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
(2)\"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2)(6分)①(2分)
扶:扶持,匡扶,呵护,映衬等(1分)。(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强调一个\"扶\"。\"扶\"字含义双关,既指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具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意义,借死于杭州、葬于杭州的岳飞和生于杭州的于谦这两位民族英雄写西湖,为妩媚缠绵的西湖平添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强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映衬;又指民族英雄匡扶〈保卫、呵护〉江山社稷的伟大意义。)
捧:渲染,赞美,歌咏等(1分)。(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强调一个\"捧\",\"捧\"在这儿是渲染,是锦上添花。诗人以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的歌赞,强调文人的渲染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亦指江山社稷要有文人的帮衬和美化。)
②(4分)
袁诗大气,慷慨悲壮。(由西湖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联想到伟人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意义,含义深沉,主题深刻。)(2分)
郁诗优美,自信豪迈。(将苏轼作为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渲染的代表,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文人对西湖的题咏,内涵丰富。)(2分)。
或者: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表现诗人对伟人的崇敬(歌颂)。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明显从袁诗而来,)但表现出文人的自信与傲气(或不服气),伟人扶正的江山还要靠文人进行美化。(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写\"秋怀\"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芭蕉雨声秋梦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3、(1)用西风、红叶、黄花、北雁、芭蕉、雨声这些意象渲染出一幅萧瑟(或凄清冷落)的秋天景象,借此抒发充塞心中的愁苦\"秋怀\"。(三个得分点各占1分)。(每点1分)
(2)诗人因漂泊在外,归期难定(或归家不得),只有神游故乡,(或从梦中寻找慰藉),偏偏\"美梦\"又被雨打芭蕉声而惊醒,(更是辗转反侧,再难入眠)。(2分)\"芭蕉雨声秋梦里\"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功名未就的伤感之情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4.(1)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把\"比\"回答为\"比喻\"扣1分)
5.(8分)
阅读下面这支曲子,完成题目
[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注:①卢沟晓月:北京著名景色。卢沟,指卢沟桥。②鞭影摇红:马鞭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
(1)简析\"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和\"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语句的表达之妙。(4分)
(2)试就曲子的后三句\"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分)
5.要点:
(1)前三句运用排比句: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层次分明,且极为准确生动。后两句用比喻对偶夸张,形象描绘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极为形象传神。
(2)照应开头的晓行,运用比喻,展开丰富的想像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邃高远的境界。疏钟和行人把画面点染的鲜活生动。最后一句切合题中之晓月,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
6.阅读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按要求答题。(8分)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1)全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杨万里诗的最大特点是:要求诗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妙处(6分)
6.(1)写天刚晴,指晓赶路远望云山奇峰的情景。(2)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三条答出两条就给满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3题。(8分)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表现出的的诗人的情感。(3分)
(2).王冕另有《墨梅》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争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这两首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心情完全相同吗?(5分)
7、(1)这首诗通过对白梅的赞颂,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身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2)、不完全相同。《墨》诗侧重表现孤芳自赏的隐士性格。《白》诗侧重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4分)
(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
8、(1)\"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2)【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用暮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答出\"乐景写哀\"2分,略作分析2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①(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4分)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9.(1)\"挑灯\",说明是久读;\"句句\",绝非楚辞中的一篇一章。可见\"不吾欺\"的是贯穿在楚辞\"句句\"中的主要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对因谗被逐的不满等等--是作者内心所深许的,这也正是陆游夜读楚辞时的心境。(答出对\"挑灯\"、\"句句\"的理解各1分;答出\"楚辞\"的主要精神中的任两点给2分)
(2)①由自己在蜀州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②双关:用\"柳\"音关\"留\",用\"灞桥\"意关京都;明写自己留恋吴中,暗示朝中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答出任一点即给4分;其中\"写法\"2分,\"情感\"2分)
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10.(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又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2)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劝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宿桐庐江①寄广陵②旧游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③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桐庐江:桐江,今浙江境内,为钱塘江上游。②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也叫维扬。③建德:县名,今浙江省建德县。
(1)发挥想像,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画横线的诗句所写的内容。(4分)
(2)结合全诗,具体说明这两句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11.(1)天黑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桐江两岸的树叶,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悉悉索索的响声;月亮升起来了,明晃晃的月光,照在停靠在江边的一叶孤舟上。
(2)孟浩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行旅飘零的愁苦之情。画横线的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分别表现了一个\"寂\"字和一个\"孤\"字,与上联的写景和下两联的抒情渗透、呼应,将感情表达得深沉充分,富有感染力。
解析:这首诗的意境显得很凄清。诗人行舟桐庐江上,夜晚,停船就宿,怀念扬州的朋友,写成此诗。首联两句即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还有诗人的心情;夜晚、江流、猿啼,都有清冷之意,一个\"愁\"字,更是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两句纯粹写景,上句写夜风吹动两岸的树叶发出响声,下句说天上一轮月亮照着江上一叶孤舟;但细细品味,孤寂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过于清静,才对声音特别敏感,深感孤独,才越发伤感于孤月照孤舟。后两联进一步发感叹,建德即桐庐江一带,不是诗人的故土(孟浩然是襄阳人),船行至此,有漂泊异乡的惆怅,昔日的老朋友又远在扬州,不能相聚,只有将两行思念的泪水,托付给沧江夜流,请它带到遥远的大海西头的扬州朋友。全诗感情凄恻婉转,读来令人垂涕。这可能与诗人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有关。
第(1)题考查学生通过想像,再现诗歌情景的能力。读诗是需要想像和联想的,没有形象,就没有感悟,也就没有走进诗歌。第(2)题要求结合全诗体会颔联的景中之情,表面上看,这一联两句诗纯粹在写景,但景物的特征却在一个\"寂\"字和一个\"孤\"字,联系上下联所表达的思乡之愁、念友之愁,就可以品味出这一联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孤寂难耐的愁苦心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①林逋
金谷②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③去,萋萋④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点绛唇》一题\"春草\"。②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③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④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
12、(1)【答案】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2分)
(2)【答案】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1分)②上片写景(咏物),以荒园暮春为背景,运用映衬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下片情景交融,先用\"一阕长亭暮\"的特有情景,再用\"王孙\"这个典故,后以景作结,将绵绵之情写尽收足。(手法2分,简析1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黄鸟,即黄莺。绿蓣,指水中浮萍。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4分)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又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8分)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任4点即可)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2分)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第一点如答成\"以乐景衬哀情\"也可)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朝词人《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14.(1)宋李清照[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好在何处?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1)开放性题目,只要能够从一个方面简要分析,有理有据则可。(4分)
示例: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②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开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方式,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③写景有声、有色、有得,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此外,还可以从炼字、修辞、寓情于景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有理有据则可)
(2)词中的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出游时的所见所闻,从表面看,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得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闲适恬淡,以及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意思对即可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扇李之仪
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黄公旧酒垆:晋代酒家名(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常代指酒店),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王戎等常在此酣饮。
(1)全诗以\"无事\"二字为其主干,全篇怎样扣住这两个字展开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16、①首句的\"几年\"\"江湖\"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为无事创造了悠闲自在的环境,总写\"无事\"。第二句写无事中的行为\"醉\",使无事的主人公更超脱了。第三句说新月已上,诗人却还\"不知\",再次显示了他万\"事\"皆\"无\"的心理状态。第四句\"花影\"而\"满身\",充分表现了诗人醉倒花前的情状,\"倩人扶\"突出的则是诗人的颓放。(每句1分)
②细节描写(1分);后面三句围绕\"无事\"写某次醉倒,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首句所述内容生动再现。(1分)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玉阶怨吴声子夜歌
李白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2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
17.(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2分)(2)内容上,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2分)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2分)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3分)
18、(1)本词表现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中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现了诗人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得分点:怀才不遇愤懑矛盾扫荡黑暗的愿望)
(2)本词巧妙地运用深化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像,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得分点:神话传说想像象征超现实的或理想的世界)
1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雪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一种手法,试简析之。(2分)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4分)
19.(1)侧面描写,张诗的诗句分别从人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感觉、视觉、听觉来写。

忆梅作文 忆梅下扬州,折梅寄江北文案: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