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

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

三顾茅庐讲的是关于三国时期刘备的故事。话说刘备有雄心壮志,但天时地利不够,于是在官渡打战中被曹操打败了。刘备的手下有个谋士叫徐庶,常常给刘备出谋划策,给他解了不少围。虽然曹操打赢了刘备也不甘心,想把他的左膀右臂也给折了。来一个消息骗徐庶,“徐庶你快回来,你那岁数大的娘亲身体不好,恐怕……”徐庶知道这消息心急如焚,但也担心刘备,就跟刘备说,“隆中有个旷世奇才名字叫诸葛亮,他的主意很多,想法很广。我不在你身边,你要请他下来,这样你打天下的大业就可以实现了!”哎,不得已,刘备打了败仗只能跑去自己的亲戚刘表家投靠他。天天在刘表家的后院里种菜,实在是闷,什么时候才能得天下。于是就把这烦心事跟自己的两个兄弟说了。两个兄弟也赞成他去找诸葛亮。于是第二天三人捎上礼物就去隆中请诸葛亮下山帮助自己。
但这诸葛亮是不好请的。第一天去就不巧,门口碰到个书童,“我们家先生出去旅游了,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呢!你们请吧,我就不招呼了。”三个只能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拎着礼物去了,那天下着鹅毛大雪,上隆中的路不好找。一瘸一拐终于到了诸葛亮的家了,一到门口就看到里头有个人在读书,于是特别高兴,终于找到诸葛亮了。于是跑过去,“诸葛先生,可让我见到你了!我是……”这时那个读书人转向他,“不好意思啊,你认错人了,我是他的弟弟。我哥哥刚刚被朋友叫出去了。”刘备也没办法,跟他弟弟说,“我来了两次都没碰见,这样,我写封信,麻烦您帮我教给他吧。”于是,又回去了。
快到新年了,刘备又去隆中。到的这时候诸葛亮刚好在睡觉。为表自己的诚心,刘备就让关羽和张飞在门口等着,自己就进去,在诸葛亮的门口等着。终于诸葛亮醒来了,刘备兴奋地过去,跟他表达自己的心意真诚地希望诸葛亮能够帮助自己得到天下。被刘备“三顾茅庐”真情实意感动,诸葛亮就成了刘备的军师。

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

三国时,有个人叫袁涣。
有次吕布让他写信骂刘备,袁涣不骂。
吕布再三强迫他,他还是不骂。
吕布急了,拿着兵器威胁袁涣说:“你要是不骂,我就杀了你。”
这句恐吓的话,《三国志》是这么写的:“为之则生,不为则死。”在这样的威逼面前,袁涣还是不骂,脸上没有一点害怕神色。
对此,袁涣是这么解释的:“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德行不足,才使人感到羞耻,我还没听说过骂人可以让人受辱的呢。更何况,如果刘备是个君子,他不会感到耻辱;如果刘备是个小人,他非但不感到耻辱,还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你。”
当然了,真正把吕布说服的还是最后这句话:“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意思是,今天我伺候你的时候骂刘备,明天我要是去伺候刘备时回骂你,你觉得这样好吗?袁涣这招效果明显,以致“布惭而止”。

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

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到的一则哲理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乐不思蜀的哲理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哲理点拨: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三国哲理故事作文 三国哲理故事大全文案: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草船借箭的哲理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的哲理
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一天,周瑜要求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而诸葛亮却说三天就可以,还立下军令状,说如果三天之内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
诸葛亮找到鲁肃,要他帮忙造箭。诸葛亮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船篷用布幔遮住,每条船上装五十个稻草靶子,竖立在船舷两边,然后配三十名士兵。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我自有妙计交出十万支箭。”鲁肃答应了诸葛亮,按照他的要求准备好了二十条船、稻草靶子和士兵。
一连两天,诸葛亮都没有任何动静,周瑜认为诸葛亮肯定交不出十万支箭了。直到第三天的四更天时,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带他去取箭。鲁肃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你先别问那么多,跟着我去就知道了。”鲁肃知道诸葛亮一定又想到了什么妙计,于是和他一起去看个究竟。
这时,江上起了大雾,对岸的曹营看起来一片模糊。诸葛亮吩咐那二十条船朝曹营驶去,在离曹营不远的水面一字排开。然后,他坐在船里,命令船上的士兵一边击鼓,一边呐喊。鲁肃被诸葛亮弄糊涂了,他说:“如果此时曹兵出击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这么浓的雾,多疑的曹操肯定不会派兵出击,他只会命令士兵在远处放箭,等到天亮,我们就能取到箭了。”
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因为雾很浓,曹操怕有埋伏,便调集弓箭手来到江边,一齐朝江中射箭。此时,诸葛亮下令把船驶向弓箭手,用稻草做的靶子挡箭。天亮时,雾还没有散尽,靶子上早已插满了箭,接着诸葛亮命令士兵开船撤退。等曹操发现上当时,为时已晚了。
船靠岸时,鲁肃马上通知周瑜搬箭,周瑜看见每条船上都插满了箭,不由得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诸葛亮借着雾天,从曹操那里“借”来了箭,真是聪明的办法。我们做事也需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三国哲理故事》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哲理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三国哲理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