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观后感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

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

二、注重自律,身体力行,在工作中始终树立廉洁从政形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思廉只是敲响了心中的“大钟”,践廉才是真正走进了廉政的“殿堂”。对党员干部而言,在扬弃贪欲杂念、完成灵魂净化的思廉过程中,不断践廉才算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小处做起,积小成大,成就业绩。从小事抓起,始终做到慎独、慎微、自警、自省、自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一是擦亮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迷惑,太多的利益让人眼红眼热。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成名。现实社会中,正是有那么一小撮眼红眼馋而又掌握着实权之辈,在一次又一次的迷乱中迷失方向,被利有所求者的糖衣炮弹击中。作为一名出色的党政干部,唯有以事业为重,以信念支撑,方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认清方向,把好标尺,清而不乱。二是管好嘴巴。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执政党,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是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这是我党对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重承诺。然而,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觥筹交错,事业上带上了义气和酒气,工作中带上了面子和人情,廉洁从政在第一道防线上蚁穴丛生。三是禁锢欲手。俗话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无论大小领导,从手中有权的那一刻起,我们必须经受的考验便是各种利欲的诱惑,小至一张礼卡、一份纪念品,大至权钱美色交易,无不与这些腐败干部贪念强烈、伸手接受有关。纵观腐败者,由于平时不注重廉政思想的培养,而把权力当成是利益的化身,利用权力到处为自己捞好处,最终越陷越深,被金钱、美色所俘虏,却失去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失去了自己的人格,也失去了自由。当他们身陷囹圄,才悔悟自己的行为,才懂得衡量自己的得失,但都为时已晚,追悔莫及。
三、敢于较真,接受监督,在行为上始终保持廉洁从政作风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这一问题上,我们同样需要敢于较真的精神,敢受监督的勇气。一是要敢于较真。对于手握实权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敢于较真的态度和作风尤为可贵和必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省委市委的实施意见以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上,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坚持贯彻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组织原则,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努力为主要领导分忧解忧。在纪律上,率先垂范,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经常教育亲属自尊、自重、自爱。在生活上,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力戒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二是要敢受监督。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喻为一面镜子,时时把魏征的谏言作为衡量自己言行过失与否的标准,成就了唐朝的太平盛世。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增强党性观念的重要举措。要强化党员意识,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好基层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同其他同志一道,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如实汇报思想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和帮助,带头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促进党风的进一步好转,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始终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

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带给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我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我,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透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构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我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我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应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务必始终持续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潜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二、要以廉为纲,重勤政,求实效,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宋代的吕祖谦在《官篇》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那里将“清廉”列为官德之首。可见,“廉”是为官从政者最起码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以廉为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资料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要突出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用心爱民,才会得民心。李世民崇尚“恭俭爱民”,才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焦裕禄、孔繁森为民鞠躬尽瘁,才受到广大群众的深情爱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切民之疾苦,体察民之忧患,排解民之急难,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突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民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政府办公室承担着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出台前的调研、参谋和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工作,直接影响政令畅通与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深入实际察实情,强化调研理清思路,为决策带给参考;要围绕决策督实事,善于协调抓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提高效率讲质量,主动服务求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
要突出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历史上,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人物公平正义、政治清廉,获得百姓赞誉。党员干部要牢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工具。
三、要以廉为帜,重品行,作表率,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党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清明则民风淳厚。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党员干部就应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之源”,以正直清廉、施政以德、忠于职守为社会作出表率,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价值取向,必将走向衰亡,这是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秦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至于二世,西晋在“斗富”成风中毁灭,南宋因搜刮民力建奢侈建筑“艮岳”而土崩瓦解。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此刻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杜绝安逸享受、因奢入腐、损公肥私。党员干部带头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将蔚然成风。
要带头做恪守诚信的典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把诚信的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自我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珍惜诚信声誉,维护诚信形象,践行诚信美德,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促进诚信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普遍自觉。
要带头塑造简约务实形象。要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各项调研活动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真切的声音。下决心改善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把时光精力用在攻坚克难,促进事业发展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简约务实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创新开放、富裕礼貌、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贡献力量。

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正是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纵观历史,“廉则兴,贪则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政治清明、主政者清廉、官员清正不阿,则国家繁荣兴旺,反之,政治腐败、主政者无能、官员贪污横行,则国家离衰亡不远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致力于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民主法治和道德文化的建设,以致社会的急剧变化造就了一个信仰荒芜的时代,部分人的价值观扭曲畸形,在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政者、为官者中,更不断曝光出一些热衷于追求一己私利的人,他们将群众赋予自己的权力当成为个人谋利益的工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颇具代表性的“表哥”、“房叔”、“水老虎”等不断博人眼球,激起了人们的“仇官恨富”心理,更是深深刺痛了群众的心。
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执政党的反腐决心之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仅采取“大小齐抓,不留死角”的工作做法,坚决惩治“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贺卡上的腐败”等,同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手软。这表明了党反“四风”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更表明了党反腐的决心:无论什么人,无论职务多高,只要触及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正是这样的反腐高压态势,让许多为官者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慨,更让群众拍手叫好。
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本教科书,引人深思,发人清醒,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做到以史为鉴,不忘历史教训,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实现全面复兴,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 敬老院探访文案:

一是加强学习,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二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细节做起。作风体现于细节,倡导树立好就要从细节抓起。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结语:《敬老院鉴史问廉》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敬老院鉴史问廉》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敬老院鉴史问廉》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