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

2019-03-09 高一作文 类别:议论文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

“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

庄子站在高山上,看世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而胡适先生站在人群堆中,自然认为应该计较这些。庄子是已看破世俗的高人了,胡适先生却更愿意投身于民众中去。人是同一群人,只是因为看他们的高度和角度有了改变,我们才会有不同的认识。
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有一句台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一个人的高度,决定他的视野,我们站在街道上,一个人拐过转角我们就看不见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万丈高楼,那个人就不会在你眼皮底下消失。当然,这只是身体所处于的高度,我们还要追求的是心灵上的高度。当我们已超脱世俗的心灵去看一切的话,那就能悟透万物的本质,而当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世界的话,也能品味到生活的精彩。人的高度有高有低,但没有绝对的好于差。入世出世,因心而变。出世,站在高山,看一切皆为蝼蚁。入世,置身人群,品大千世间百态。
一个人的角度,改变他的观念,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所想的也就自然不同,通常,人都是站在自我为中心的角度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要求世界,被各自的利害关系所束缚,于是看到的多是对立、纷争和迷惑,感到的多是不满、沮丧与痛楚,这是因为被私欲遮蔽了双眼,颠倒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将自我从世界中分隔出来,执著于自我而难以融入世界,在自己狭小的视野里自然也就难以把握世界的真相。要改变,就先改变看事、看人的角度,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角度变了,观念才能更加全面,更加接近真实。站在高山上,我们能纵观全局,置身入世中,我们能细致入微。
米尔顿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亦可以把天国变成地狱。人生一世,有时当我们刚跨出那一步还来不及准备就走了过去。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却大煞风景,有的成全了好事,也有的酿成了大错。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始终存在着两个机会,一个好机会,一个坏机会。阴差阳错本身并无善恶好坏之分,问题是阴差阳错中的你怎么对待这个机会,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高度、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
站在高处,我们会体会到天地的开阔,置身人群,我们会品味到人事冷暖。
点评: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

悬崖是树的高度,天空是鹰的高度;《史记》是司马迁的高度,《呐喊》是鲁迅的高度……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高度。
钦佩过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苍穹的高度,羡慕过登山运动员俯瞰那片圣洁的高度,幻想过许多遥不可及的高度。后来,终于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真的,最美的,才是属于自己的风景。海市蜃楼固然美丽,但它毕竟是虚幻的。当然不能因为自己无法达到某个高度而否定它,高度因人而异,虽然每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不同,但是在每个高度上都能够望见绝美的景色,那是不同的人对生命的内涵的诠释。高度,是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安闲与恬静,是梵高笔下那朵开得灿烂明亮的向日葵,也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个个高度是一个个生活目标,闪烁着奇异的色彩,吸引着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人们。
人往高处走,一个人生命的高度没有极限,因此他的追求也不应该有终点。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一个高度,只因“花不同,果不同”,生活中就有了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高度让人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才有永恒的信念与动力激励他们不断攀登。出生的卑微无力回转,但我们不能活得卑微,挑战生命的高度会让平凡的人生变得充实,变得美丽。感动于洪战辉的事迹,被他在艰难中坚强起来的精神震憾,那段风雨兼程的人生路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作为,感动生命,感动中国。
没有怎样的巅峰会是标准的高度,你有你的魅力,我有我的精彩。只要是铿锵的精神筑起的,就会成为不朽的丰碑,只要是坚实的脚步留下的,就会有不可磨灭的痕迹。用尽一生追寻的,便是属于自己的高度。
生命的高度,是每个人梦想中最遥远的地方,怀着希望憧憬,毅然决然地追求,当登上属于自己人生的顶峰,你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记
高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思索:我站在什么高度上?古代先贤亦是如此。
庄子《逍遥游》中就举了蜩与学鸠和鹏的对话:“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是蜩与学鸠的高度。我们再来看看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的高度,是如此之高。这同样是庄子的高度,是一种诗意的洒脱,旷达。
回味着那《逍遥游》,品味着诗意的高度,我们继续向前看。
还记的谪仙人李白吗?那位“金樽清酒斗十千”的富家公子,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雄伟壮阔的名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高度,李白亦是如此。他虽然受到赏识,但并未得到重用。当朝圣上认为他只适合作诗,饮酒,却不能委以重用。他是对的,李白只是一名读书人。他心中的高度太高,他自己都无法做到能万无一失的攀上。他心中的高度太具有诗意,只能用心去领悟。
吟咏着青莲的诗,斟着手中的美酒,继续向上攀登。
那位一生都贫困潦倒的“杜工部”。尽管贫困,却从未因此失去自己内心的高度。一首《望岳》,道出了拳拳赤子之心,虽已是暮年,却依然有自己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他想要攀登人生之巅的理想。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他一生尽管坎坷,却一直为民谋福祉,无悔于心。他站的那个高度,令现今的许多贪官污吏都仰视不起。他的高度,既内化于诗,又外化于形。他心中的高度仍然是富有诗意的,不是吗?
感悟着子美的诗,登上那高耸入云的山,心中的高度似乎又增加了些许。
这些诗意的高度,既在诗中,又在心中;既是无形,亦是有形。
或许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诗心,用心去感悟诗意的高度,用身去实践诗意的高度,用爱去传递诗意的高度。
其实,诗意中的高度,并不远,它们,就是我们心中的高度!

“高度与角度”作文 高度与角度的关系文案:

若我们所在的角度不同,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也是有所不同的。
——题记
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想找一些灵感去写随笔,可这漫漫人海中。我根本无从下手······
就在我迷茫时,我看到了他们——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他们正在买水果呢!而两个小孩子呢,则正在争论中,走进一听,原来是为了这杨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而吵起来。
“这个像五角星,不对,简直就像五角星!”一个小孩大声地说。
“谁说的,这个明明就像是转轮嘛!站在侧面的小孩说。
“像五角星!”“像转轮!”两个小孩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都像,都像,别争了。爸爸看啊,这个既想五角星又像转轮!”他们的爸爸笑眯眯地说。
随后,那个爸爸,便拉起两个小孩的手离开了,看着他们渐渐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原来角度真的很奇妙,你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美。这两个小孩就是因为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所以发现了不一样的杨桃。
实际嘛,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应该尝试着经常去换角度,寻找另一种不同的色彩与结局。
如果自己与别人有了分歧,那么应该沉着冷静地思考一下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一下问题,甚至可以用旁观者的身份来看问题,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我相信这点小小的分歧会很快消失不见的!要懂得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你觉得你一直很闷闷不乐,那么我建议你换个角度,将心中黑色的乌云变成洁白的云朵在世界中自由地“变幻”,快乐而又充实。
此时,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确万物皆有其的两面性,我们应该看的全面,不要只见其一面,而否定其另一面,
换角度我准备好了,你呢?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高度与角度”》作文的经历,对《“高度与角度”》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高度与角度”》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度与角度”》,希望对大家写《“高度与角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