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作文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技巧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作文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技巧文案:
范围:职高语文(高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静女》
1、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翻译:放牧回家送给我荑草,荑草美好又珍异。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翻译:故意躲藏不出现,急得抓耳挠腮又彷徨。
《采薇》
1、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翻译: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翻译:乘坐这车是将帅,兵士用它作屏障。
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翻译: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翻译: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翻译: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4、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翻译: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5、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劝学》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翻译: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翻译: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翻译: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4、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翻译: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7、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翻译: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基础模块下册
《将进酒》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翻译: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翻译: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琵琶行》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翻译: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
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翻译: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翻译: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念奴娇赤壁怀古》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翻译: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翻译: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雨霖铃》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翻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翻译: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翻译: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翻译: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翻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促织》
1、昂其直,居为奇货。
翻译: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2、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翻译: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
3、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翻译: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
4、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翻译: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
5、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翻译: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拓展模块
《过秦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翻译: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翻译: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3、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翻译: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4、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翻译: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翻译: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6、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翻译: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7、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翻译: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8、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翻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翻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10、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翻译: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鸿门宴》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翻译: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翻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翻译: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翻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翻译: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翻译: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翻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翻译:“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翻译: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翻译: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翻译: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翻译: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翻译: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
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翻译: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翻译: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5、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翻译: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翻译: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翻译:“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游褒禅山记》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翻译: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翻译: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翻译: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国殇》
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翻译: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翻译: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孔雀东南飞》
1、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翻译: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翻译:(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
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翻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
《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翻译: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
2、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翻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翻译: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翻译: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翻译: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翻译: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7、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翻译: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翻译: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作文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技巧文案: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
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心。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无实意,可不译出。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
复裈(音同“昆”)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随着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1[走]跑。
2[复裈]夹裤。裈,裤子。
3[韩康伯]生平不详。
4[襦]短袄。
5[自成之]亲自缝纫短袄。
6[著]穿。
7[寻]过一些日子。
8[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
9[韩康伯]:名伯,东晋玄学思想家
10[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孝者荣不孝为耻
原文: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以妻其子叔玉。征薨,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翻译
郑国公魏征死了。当魏征还卧病在床时,皇上(李世民)和太子一起来到他的府第看望他,并将衡山公主指定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做妻子。魏征死了以后,皇上亲自撰写碑文,并且刻于石碑上。皇上对侍臣说:“人以铜镜作为对照,可以把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端正;以历史作为对照,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更替;以他人作为对照,可以知道自己的成功失败。我曾经以此三件事物来防止自己出现过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就失去了其中的一样了。”
马价十倍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字义:
去:临走
顾:看
于:在
比:连接着
伯乐:有名的善于相马的人
臣:我
一朝之贾:一天的报酬
点拨:
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翻译: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将一天的报酬奉送给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注释:
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下文是立刻的意思愿:希望
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比:副词,接连的。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立刻
陶侃惜谷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欲何用?”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人稻!”令吏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命令衙役捉拿那个人并鞭打他,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1、尝:曾经
2、聊:随意
3、贼:毁坏
4、田:种田
5、鞭:用鞭子打
6、持:拿
7、贼:损害,糟蹋
越王勾践事吴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激情豪气像涌泉。他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
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译文: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墨子·所染》原文及译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
(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原文]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释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音同“欢”)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啊!”
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wu)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也,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五官之中,没有比眼睛更明察的了,然而脸上有黑痣,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在哪里呢?眼睛能看到别的东西,却看不到自己的脸,只有借助于镜子才能见到。镜子的宝贵不如眼睛,但镜子不需要借助于眼睛,而眼睛却要借助于镜子。可是世人不曾因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怪罪眼睛不能够明察。镜子哪里不如眼睛呢?
有个相信眼睛而厌恶镜子的人,他说:'镜子害得我好苦。我自己有眼睛,哪里需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人们所称赞的美人,他很少有满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痣,泰然自若的说:'没有比我美的。’周围的人都偷笑他,他始终不悟,可悲啊!”
岳飞治军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
问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不学无术
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后来寇准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
鲁人身善织屦(音同“具”)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于是就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国人就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子。你们虽然有专长,但迁徙到没有用途的国度,想不受穷,这可能吗?”
灵隐寺僧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官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官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官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烫).\"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以为天下没有敌手。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他用棋盘把她们下的棋重走一遍,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宣王好射
[原文]
宣王好射,说(2)人之谓已能用强(3)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4),以示左右,左右皆引(5)试之,中阙而止(6),皆曰:“上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注释]
(1)选自《尹文子·大道上》。作者尹文,战国时代齐国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著作《尹文子》中有不少寓言故事,文字精练,含义丰富深刻,至今仍为人们称道和引用。(2)说:通“悦”。(3)强:强弓。(4)三石(sh
):指有三石之力的弓。石,衡名,古代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5)引:拉。(6)中阙而止:拉到半开就停止。阙,同“缺”,这里指拉弓的开张程度。周宣王喜欢射箭,并且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臂力过人,能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周宣王听了,非常得意。虽然他所用的弓不过三石,但只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是九石。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周宣王喜欢图虚名而脱离了实际。
慨然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母亲生活很苦,没有依靠只好改嫁到长山朱氏家,待他长大后知道他的家庭经历,伤感得流下泪来,这时他辞别母亲到南都进入学堂日夜发奋,苦读五年时间,没有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夜里感到头昏疲倦,便用冷水洗在脸上,常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后来精通六部经书的要领,慷慨有抱负愿献身于天下,他常常对自己说:\"士大夫当在天下人忧苦而苦忧,在天下人幸福而感到幸福。''
强记之法
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摘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走近)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一定要达到)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竹箱)中。俟(等到)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力求)泛滥(这里指多而杂乱)者,略得影响(此处指印象)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空腹,指毫无学问),不如予之约(简要)取而实得也。
我天资迟钝,每次读书,遇到喜爱的章节就记录下来,记录完毕后朗诵数次,并将它贴在墙壁上,这样每天都会有十来段,最少也六七段。合上书后,可以在观墙壁上所摘录的文章,每天看三五次已成为习惯,努力达到精读熟记,一个字也不漏。如果墙壁被贴满,就取下第一天所粘上的那篇文字,将它收进竹箱中。再将新摘录的文字,贴在此处。这样随着收旧文立即补新文,每天如此。一年内,竟然大约有了三千段。多年以后,盛这些摘抄的竹箱都渐渐被填满。每次见这些杂乱的摘抄,只会得到这些文章的一点点印象而已。时间常了,便一无所获。读书一意贪多,不如学得精要些来得实在且有收获。
孔子献计救火
【原文】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述评〕
贾似道为相,临安失火,贾时方在葛岭,相距二十里,报者络绎,贾殊不顾,曰:“至太庙则报。”俄而报者曰:“火且至太庙。”贾从小肩舆,四力士以椎剑护,里许即易人,倏忽即至,下令肃然,不过曰:“焚太庙者斩殿帅。”于是帅率勇士一时救熄。贾虽权奸,而威令必行,其才亦自有快人处。
【译文】
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境将受到波及。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不愿救火,哀公请教孔子。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有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库的钱赏不到一千人就光了。事到如今,只好下令不救火者一律论罪。”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战败降敌之罪;只驱赶野兽者,比照擅入禁区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越人阱鼠
原文: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成溺死。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浮盖水面。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又呼唤同伙一个接着一个地跳入盎里,结果全都被淹死了。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浮盖水面。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又呼唤同伙一个接着一个地跳入盎里,结果全都被淹死了。。。。【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像老鼠一样贪婪的敌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一举歼灭它。(2)不做贪心之人,莫贪不义之财。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作文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技巧文案:
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w.w.w.k.s.5.u.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作文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技巧文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
译文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翻译爱莲说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译文核舟记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都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翻译: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译文]三峡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答谢中书书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译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课文翻译观潮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翻译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重点句翻译》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