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

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

【作文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
列好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思考练习】
(1)制定作文提纲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制定作文提纲要注意哪些问题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
学会使作文情节曲折
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节曲折,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不顺当,有波折,出人意料。
有人说:“文如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观山景,只有群山高低错落、层峦叠嶂,游客才会兴趣盎然。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容生动,而且情节曲折,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引人,动人心弦、摄人心魄。文章如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像一篇流水帐,必然会让读者感到味如嚼蜡。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安排情节上有什么特点,能否从中悟出一些使作文情节曲折的方法:
?
我真没想到
?
“通知家长,今天下午来学校开家长会。”老师郑重地说。“家长会”,多么讨厌的字眼儿。唉,今天又有“好受”的了,爸爸又该打骂我了。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乱槽槽的。
到了家,我用很小的声音告诉了爸爸。爸爸瞟了我一眼,“让你妈去!”“妈妈下午五点才下班,还是您去吧。”爸爸没有言语。
下午,爸爸去了,我在家等着吧,肯定没有好结果。我清楚,每次家长会,老师无非是表扬先进,揭差生的“老底儿”;每次爸爸、妈妈开会回来,对我不是打骂就是“给脸色”。看来今天也不会例外。
将近五点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爸爸那熟悉的脚步声。呀!受苦的时刻到了,等着打骂吧,我做好了思想准备。爸爸推开门,表情阴沉,没有说话,顺手又把门关上了。此时,屋内的空气像是凝固了。爸爸面对我站了一会,表情又一点点缓和下来。我觉得有一线希望,就试探着问:“爸,老师说什么呀”“你甭问了,反正爸爸不会打你的。”我好奇怪:今天爸爸怎么变了这时爸爸又问我:“今晚想吃什么爸给你做。”“我想吃的多着呢,您随便做吧!”从此后,爸爸再没有打骂过我。
我真想问问爸爸:您怎么不打我啦可我始终不敢。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天老师到底说了些什么。
?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小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在安排情节上,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欲喜先悲之法。行文时,作者先通过自己的心理描写,步步铺陈,尤其是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地描写,以渲染情节气氛。如文章中,随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情愈来愈沉重;当爸爸从学校回来、进屋又顺手把门关上时,屋内的空气像是凝固了,“我”的紧张程度也达到了高潮。而事情的结果却出乎“我”的预料,真是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这样,文章便自然地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
为使文章情节曲折有秩,除采取欲扬先抑方法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在安排材料的顺序上动一番脑筋。如:变常用的“先因后果”的顺序为“先果后因”;变常用的“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为“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事情的关键部分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头一步一步地记叙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按照“先果后因”或“倒叙”的顺序写;开头就引起人的注意或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带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或“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读下去;这样,既加深了读者对结局的印象,突出了中心事件,也有效地避免了平铺直叙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把常用的记叙顺序练习熟了,才可以学习按照“先果后因”或“倒叙”的顺序写;要根据文章中心和表达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新的记叙顺序,或是为了突出结局、关键部分的效果,或是为了让读者带着追问原由的念头看下去,总之,不能单纯追求“曲折”;要注意由“结果”转入“起因”,由“倒叙”转入“顺叙”的衔接、过渡。
【思考练习】
(1)情节曲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作文时,怎样才能做到“情节曲折”
(2)以《原来如此》或《一场虚惊》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先列提纲,情节要曲折。
学会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怎样设置悬念呢设置悬念的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篇首设置悬念。这种设置悬念的形式运用很广泛,它有助于创设氛围、环境,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另一种是在篇中设置悬念。这种设置形式有助于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的具体方法常见有如下几种:
①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如《渡船》开篇写:“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不出什么样子,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被水花溅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②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如《三人行》开头便写: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读者,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③以环境描写为悬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的命运、结尾如何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底细的心理。
④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面: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枝箭;诸葛亮说只用3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知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3天能造好10万枝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这自然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⑤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写:“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它就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
设置悬念要强调的是: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牵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致使读者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作用。
【思考练习】
?
(1)什么叫悬念怎样设置悬念要注意什么
(2)以《神秘的____》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提纲,练习正确使用悬念手法。
学会巧设伏笔
伏笔,指的就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伏笔不同于悬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文章情节的发展,作事先的说明、铺垫,以使后来发生的事情不致于让读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避免“前文没有交代,后文冒出来”的现象。怎样设置伏笔呢伏笔的位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篇首设置伏笔,二是在篇中设置伏笔。设置伏笔的方法灵活多样,具体可以因文、因材料的特点而定。
①通过描写环境设置伏笔。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介绍志愿军潜伏部队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这就为故事向高潮推进作了铺垫,为“我”为什么看到亲爱的战友被烈火整个儿包住想救而不能救,邱少云为什么“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呤”埋下了伏笔。
②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设置伏笔。如《夜莺之歌》一文,开头写小夜莺“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这就为下文小夜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了伏笔——正因为他的衣服是绿色的,跟树叶差不多,所以钻进树林就不易被发现,便于隐蔽。
③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设置伏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写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之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这就告诉我们:五壮士将面临后有追敌,前是悬崖的绝境,暗示故事结局将是五壮士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④通过描写人物心理设置伏笔。如《穷人》一文,开篇讲渔夫的妻子桑娜焦急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时,写道:“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着十字。”这段心理描写,既讲了桑娜一家家境穷困,又讲了她对丈夫十分疼爱。这就为她收留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时,所产生的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设置伏笔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伏笔要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埋设事情发展过程的“诱因”、“条件”,或暗示事件结局、为人物安排后路,等等,总之不能节外生枝。
【思考练习】
(1)什么是“伏笔”,主要作用是什么如何巧妙地设置伏笔
(2)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提纲,练习使用设置伏笔的方法。
学会使用对比
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人物,或同一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以达到鲜明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这就叫做对比或对照。对比,原本是一种语言修辞方法,是针对语句而言的。但人们完全可以将这一语言的修辞方法扩展为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对比手法,将对比的双方放在一起,形成具体的对照、比较,或造成相互的烘托、映衬,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特征,而且便于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文章的思想倾向。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对比”的特点及作用:
?
大家都夸她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到利华商场买东西,顺便路过菜市场买点芹菜。我正挑选着,就听有人说:“同志,你交税了吗我回头一瞧,原来是一位做税务工作的阿姨。她脸上带着笑意,正和一个卖蘑菇的小贩说话。只见那个小贩嘴里叼着烟,不时地吐着烟圈,好像税务员跟别人说话似的。那位税务员又耐心地说了声:“同志,请你交税。”这回,那个小贩可烦了:“交什么税,我早交过了。”说着,他坐在板凳上,翘起二郎腿。税务员阿姨还是那么耐心:“你说早交了,帐单上怎么没有,要不要去税务所核实一下”
小贩一听这话,不再悠闲地吸烟了。他往左右看了看,然后从蘑菇堆里挑出两袋鲜蘑菇,直往税务员手里塞,嘻皮笑脸地说:“小意思,小意思!请笑纳。”税务员阿姨没有接,反而严肃地对小贩说:“我是收税的,不是收礼的。”小贩蔫了,乖乖地交了税。
税务员阿姨走后,人们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税务员真负责。”还有的说:“所有的税务员要都像这个税务员就好了。”
我买了菜,来到利华商场门前。门前围着许多人,原来一个卖菜的小贩又在和那位阿姨纠缠。咦!不对劲,卖菜的小贩怎么管她叫姐姐哦!原来卖菜的小贩是她的亲戚。“大姐,就放我一回吧”卖菜的央求着。“不行,”税务员阿姨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你若不交,我先替你交了。”说罢她从上衣兜里掏出钱放在钱夹里。”这一举动还真灵,他连忙说:“还是我自己交吧。”“就这一回,下不为例。”税务员阿姨对卖菜的兄弟认真地说。
税务员阿姨收了钱,随后向其它小摊走去。围观的人不住地点头,啧啧称赞,我也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
短文中,作者将税务员阿姨收“生人”的税与收“兄弟”的税这两件事进行横向对比,于是,便鲜明、有力地表现出那位税务员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品格。
怎样使用对比呢对比的使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横向对比。如写《我的家乡》一文,作者将高大敞亮的校舍与校舍旁边低矮潮湿的村部进行对照,这样就把家乡人民重视教育、“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品格,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又如写《我的好伙伴》一文,作者将自己内心自私自利的心理活动与对方的言行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样,“好伙样”心中有他人、遇事能为别人着想的形象,就“树”起来了。
(2)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如写《我家的变化》一文,作者将自家前些年生活的窘境与今日的家庭现代化进行对比,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好处、实惠。又如写《我的新班主任》一文,先写在王老师当班主任前,
“我”的学习成绩很差,险些留级。接着写王老师当了班主任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逐渐提高了学习成绩,并感觉到了读书的乐趣。这样通过自身前后纵向对比,既说明了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同时也有力地表现出对新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和热爱。
(3)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如写《我的妈妈》一文,作者写妈妈舍得给奶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新衣服(横向对比);从前“算着”花钱时妈妈是这样,而今家庭富裕了妈妈仍是这样(纵向对比)。又如写《介绍我自己》一文,作者写自己从前整天吵着妈妈要新衣服,却不重视学习成绩(横向对比);现在自己懂事了,看重的是品学兼优,穿的只要整洁就行(纵向对比)。使用对比手法需要注意的是:①对比的目的要明确。即明确通过对比要表现或说明什么。这样以保证文章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抒发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②使用对比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失真、失理,为表现一方,有意贬低另一方。如写家乡、家庭或某人发生的变化,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几年前的情况写得一塌糊涂。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对比怎样使用对比需要注意什么
(2)以《一次难忘的活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练习将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结合起来运用。写前先列出作文提纲。

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

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情描写造成悬念。如《最后一课》,设置悬念开头,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还有对镇上其他人的描写: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严肃。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韩麦尔先生穿着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镇上的人们个个都显得严肃、忧愁,这种外貌和神情描写,渲染了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究竟是什么事?为解开这个悬念,读者就会带着一种探寻的心理,饶有兴致地读下去。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设置悬念要注意两点:第一,设置悬念贵在巧,巧于藏而不露,即设悬要根据情节的发展和全文的结构要求而定,如果脱离了这些而设悬,就会显得虚假,不可信,也就失去了设悬的作用。第二,设悬要早,解悬要迟。设悬早,抓住读者就早;解悬迟,就可以从容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
高考指导:高考作文要学会设置悬念

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

(一)拟好标题,
过目难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所以说,“题好一半文”。画龙点睛,“点睛”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使自己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1、修辞法
A比喻以“亲情”为话题——《父爱如山》、《爱的港湾》、《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馨香一缕》;以“距离”为话题——《理解是路爱是桥》、《隔着代沟,我望见了你》;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以“孝”为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以“关注生活”为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诚信如水》
B夸张以“挫折”为话题——《别把我看扁了》、《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C设问《爱是什么》、《我今天做了什么》
D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E拟人以“书”为话题——《今生书为伴》以“环保”为话题——《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
F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2、引用法
A、引用流行歌曲以“奋斗”为话题——《隐形的翅膀》
B、引用名句以“友谊”为话题——《君子之交淡如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
3、反常法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如烟》;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放假》
4、符号法如《勤劳×高科技=致富》《成绩≠素质》。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再如,以“电子游戏”为话题,写到与学习的关系《6+17》
(二)开头添彩,引人入胜
A巧设题记,浓缩真情。
巧妙贴切地书写题记,把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挚情感寄寓在简约的文字里。因为题记的位置醒目,能够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效果。如2008年河南省中考优秀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的“题记”:“人生犹如一场多幕剧,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总以为受到别人歧视的我,后来发现,我才是生活的主角。——题记”。用了比喻修辞、对比修辞,既点了题,又文采优美。再如《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的“题记”:“像有云常常会下雨,像空穴往往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有排比修辞、有比喻修辞,又点到中心,还富有哲理性,有一种深邃感。
B开头的原则
1、要有向心性。即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要有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开门见山。
C开头常见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万里。落笔总爱兜圈子。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D开头的种类
1、点题式比如以“翅膀”为话题作文的开头“选择孤独与沉着,裹紧坚毅与顽强,心的翅膀永远不会停止飞翔”。开始就点文章中心。
2、设问式开头设问,引人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如《朋友》开头“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这种开头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得高分频率很高。
3、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说明事理等等。引用名言可以表现自己阅读丰厚。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4、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谈诚信》开头“在荒漠化日重的地球上,有这样一片独一无二的树林,它因诚信而茂盛,因良知而美丽;它能化解仇恨,张扬善良;它植根于义重情浓的黑土地,记载着感动八方的诚信故事……”
5、用修辞装扮开头如比喻起笔的开头句:“选择如一条河流,横亘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又如排比展开的开头段:“雄鹰选择苍穹,它有高飞的冲动;猛鲨选择深海,它有遨游的理想;绿树选择沙漠,它有顽强的品质;心灵选择搀扶,它有崇高的美德”。
(三)收束精彩,以美取胜
结尾常见的毛病:
A、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B、公式化。空喊口号。常见作文的结尾:
1、照应式结尾点题,与文题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
2、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收获》的结尾;“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果实,而且是一种奋进的动力;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声赞叹,而且是一种征途的路标;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快乐,而且是一种充实的思想。”这样的结尾既有一种气势,又有一种韵味,得到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抒情式。结尾直接抒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背影》的结尾“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一句唉叹,把思念父亲的感情完全表露了出来,而这唉叹之后,让读者去回味,使读者与作者感情完全溶在一起。
4、引用式这一点和开头的引用式是相同的,不再多说。
5、点题式结尾如《选择》结尾:“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就在那一刹那,我叩问心灵,许下梦想,做出了选择”,“洒下汗水,就会有希望;做出选择,就会有收获”。
6、哲理升华式如“我选择了我想要的一切,我选择了坚强、勇敢、战斗不息;我选择了谦让、关爱、扶危济贫;我选择了健康、和平、舍己为人……”“心灵的选择,犹如雨天砖地上的红叶,如果脉络清晰,那便不仅风景了大地,也风景了自我,而如果破败不堪,则污浊大地。”
(四)立意求新,格调高雅。
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立意就是要为诗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诗文成败的关键。在历年的中考作文评卷过程中,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各省的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一篇文章,不管你的语言多么优美,只要你的立意偏离了要求就只能得到一个最低分。可见,在中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立意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临考写作,在立意的确定上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
⑴“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
⑵“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
⑶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五)形式新颖夺高分
在确保立意准确的基础上,能够将文章形式新颖化,作文得高分的几率会更高。常见的形式有:书信体,显得亲切自然,更感染人;日记体,条理清晰;小标题式,内容更概括;课本剧式,更生动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调查报告式,显得更真实,更有说服力;说明书式,特征更突出,等等
(六)作文冲刺要强调的是:(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 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文案:

笔记
书法
一、坐姿
平坐在椅子上,腰背伸直,胸部挺起,腹部收缩,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头部略前倾,两眼正视。
二、执笔五法
拇指贴笔,食指用力,中指钩笔,无名指顶住中指,小指自然靠拢。
三、运笔
1、起笔,是每一笔的开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
2、行笔,要求中锋,掌握好力度,富于节奏变化。
3、收笔,必须到写完为止。
四、写好基本笔画(永字八笔)
五、书写技巧
1、提笔与顿笔
提笔,就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
笔画要细
顿笔,是将笔压下去,将力用在纸上。
笔画要粗。
2、圆笔与方笔
圆笔,使字的整体结构看起来圆润。
方笔,在笔画的转弯处,让字的结构明了,突出笔画的骨气,写出来的字苍劲挺拔。
3、藏锋与露锋
藏锋是笔锋藏在笔画中,不露痕迹。
露锋是笔锋自然外露。
六、注意字的结构
注意:笔画多的字,结构要密。
笔画少的字,结构要疏。
字一般占八分格,不要过大或过小。
字的结构包括: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独体字等。
七、笔顺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八、如何临摹
临:照着写 摹:直接描去。
1、要看清笔法,注意运笔。
2、要把我结构,使字匀称。
3、不能机械的写,只写而不细心效果不好。
看图作文
一、什么是看图作文?
就是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理解,把视觉感受变为语言方式表达。
二、看图作文的重要性。
它是作文入门的基础和关键,有助于提高写作的想象力。
三、看图作文的写法。
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内容,把图意弄明白。
如:分西瓜。
2、要抓住重点,全面观察画面上的所有部分,哪怕是细小环节,都不能忽视。
如:扫雪。
3、按一定顺序观察,先主后次,先左后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
如:雨中。
4、注意单幅图和多幅图的区别。
单幅图要抓住画面的主要部分,把当时的情形生动地描写出来。
如:飞天。
多幅图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详略得当。
如:接妈妈。
5、要恰当使用人称,图中的人物最好和我有关,以便写出真情实感。
6、化静为动
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文章要写的生动,活泼形象。
7、注意图上的文字。
有的图有题目,要分析题目,没有题目的要自己拟个题目,凡是图中有文字的,一定要注意文字的用意。
8、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看图作文,一般要根据图意,写一个小故事,过程中要有波折。
9、巧妙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就是想出当时的情景。
如:分西瓜,想出分的过程。
联想:就是由一个或几个画面,把与此相关的内容想出来。
如:分西瓜,救小树。
四、看图作文常见的毛病。
1、审题不细,抓不住主题,不明白图意。常常是只写图,不揭示中心。
2、不是从图的内容说起,没体现看图作文。
3、图中的情节不生动,缺乏想象和联想,过程只用一、二句概括。→
4、观察不细致,弄不清时间、场所、背景。
五、看图作文的思路
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景物→事情的过程→联想→感受(心情、悟出的道理)
童话
一、什么是童话?
通过想象和联想,运用夸张的手法反映生活表达理想,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文章。
二、童话的特点
1、故事曲折离奇,有的情节使人想不到。
2、所写的人物有特意功能
3、运用联想、拟人的方法,创造出超现实的童话世界。
4、语言浅显,模仿儿童的口吻,有趣味性。
5、童话都有教育意义,道理蕴含其中。
三、童话的写法
1、运用拟人的写法,展开想象。
2、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3、揭示深刻道理。
漫画
一、什么是漫画?
用简洁而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生活的图画,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二、写漫画要注意几点:
1、画面描述
就是把画面的人、事、景物描绘出来,要抓住重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画意发挥
指的是画面的意境,也就是这幅漫画的用意和揭示的中心是什么,指出它的讽刺意义。
3、怎样构思一篇漫画?
总写画面的感受→对画面进行描述→指出错在何处,有什么危害?→联系社会生活和自己的实际→表明怎么做。
三、注意漫画与一般看图作文的区别:
1、漫画具有讽刺意义,一般看图作文多是赞扬某种精神,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告诉一个道理。
2、漫画多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画的是某一种不良现象。
寓言
一、什么是寓言
就是寄托包含深刻意义的事。
二、特点
1、故事纯属虚构。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
3、多有讽刺和劝诫作用。
三、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寓言是具有讽刺意义的小故事,而童话是用拟人的方法,适合儿童读的文章。
日记
一、什么是日记?
把一天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耳闻目睹的事情记录下来。
二、写日记的好处。
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道德修养是大有益处的。
三、写日记的要求。
1、要真实不虚的、不抄袭,只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都可以写。
2、不要写成流水账,要突出一个中心。
3、养成良好的习惯。
4、日记的篇幅不要过短,要400字以上。
5、每篇日记的后面要抄一个佳句。
四、写日记没有内容怎么办?
1、日记的内容广泛,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回忆往事、畅想未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
2、细心观察。
发现身边的新事物。如:景物的变化,奇闻轶事,有趣的现象等。
3、从小的情节中拓宽思路,找出闪光点。
如:妈妈给我买了新书包,就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写。
4、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生活中,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要善于找出有意义的材料。
如:借画笔。
5、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以后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如:我长出一颗食牙。
6、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
任何事物都有值得深思之处,不但要写出事情的经过,还要把感受写出来。
如:小蚂蚁。
7、日记要有日期、星期、天气。
阅读知识
一、有目的的选择书刊
1、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要读的书。
3、补充知识的空白,哪方面知识缺乏,就读哪方面的书。
4、多方面获取知识营养,读书的类型要多样性。
二、读书技巧
1、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时要边读边画,把好的词句抄下来。
2、出声读书
朗读既可以把句子写通顺,又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3、要把看书和读书区别分开来。
看书,只要把故事情节弄清楚,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就可以了。
读书,是逐字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不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
4、每一篇文章要做到“三读”
(1)细读:逐字逐句读全文。
(2)精读:抓住重点段、中心句去读。
(3)品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这篇文章的中心。
5、自觉读书
不靠老师、家长逼着读,而是自己找“朋友”
6、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吃饭前后,别人闲谈时,睡觉前,哪怕是三五分钟也要读书。
三、怎样尽快读懂文章
1、抓住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2、细读开头,开头一段要读两遍,把开头的内容弄懂,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做到“三读”
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4、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体现作品的意义,一般在结尾或开头,能够通过中心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5、有什么感受。
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悟出什么道理。
6、达到能复述下来的程度。
四、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抓住“六要素”,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具体内容,找出中心思想。有的文章“六要素”不是直接交代的,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推断。
如: 徐老看病
五、理清记叙顺序(也叫记叙的顺序)。
所谓记叙顺序,指的是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各部分之间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常用的记叙顺序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
按早、午、晚、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安排材料。
2、空间顺序
按地点和位置的变化安排材料
3、事情发展顺序
主要是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
4、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
由总写和分写部分组成。
5、倒叙
先写结果,后写发生、发展过程。
6、插叙
回忆一段故事。
六、怎样找关键词句
1、总起句(也叫首括句)
放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的前面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如:春天来了,淅淅沥沥的雨,从空中飘落下来。
2、过渡句
连接上下文,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段落,放在一段的末尾或下一段的开头,有的单独成段。
如:外面细雨蒙蒙,屋里书声琅琅。
3、照应句(也叫呼应)
前后两个句子,在意思上相关联,前面有个交代,后面有个结果。
如:“天空中乌云密布”与“雨后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4、中心句
体现全文中心思想的句子,一般放在文章的结尾,也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
如:我爱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的雨。
5、比喻句
找出本体、喻体、比喻句(“把”“用”的区别)
6、拟人句
把物当作人
注意:指出句子的作用、好处,根据句式,结合文章内容答。
七、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1、阅读长的句子,可用缩句法抓住句子的主干
如: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风景如画的水上公园。
2、抓住句子的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经过我再三恳求,妈妈只好答应了。
3、根据句子上下文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小花猫蹲在老鼠洞旁边,眯着眼睛,假装睡着了。
4、根据标点符号,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他真是一个好学生!他……一生。
5、根据修辞方法,理解句子含义。
如:大家都夸他是个小诸葛亮
小花扬起了笑脸。
6、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就是这个句子所包含的另一个意思。
如:你今天积极发言,有进步。
7、看一下这个句子与中心的关系。
如:大地干旱了,小雨在执着地下着。
8、说说句子的含义,不是解释原文,而是指明句子的用意,揭示内涵。
如:我多么想再登上山顶去饱览那似火的红叶。
八、词语
1、解释词语
(1)首先要搞清词的本义,解释词素。(词的组成要素)
如:“烦恼”一词,可解释为烦躁苦恼。
(2)把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解释清楚。
如:“万马奔腾”一词是很多马一起跑,形容声势浩大。
(3)把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如:我考试得了第一名,感到欣喜若狂。“欣喜若狂”是指非常高兴。像疯了一样,本文指我很开心、自豪。
2、怎样找近义词。
(1)明确这个词的意义,主要强调的是什么。
如“欣慰”一词,主要是欣喜,而不是安慰。
(2)用其中的一个词素,再组成另一个词,这个词,就是它的近义词。
如“苦恼”的近义词可以是“烦恼”
(3)两个词所指的意思相近。
如:高兴—快乐
3、怎样找反义词
找出和这个词意思相对的另一个词。
如:节俭—浪费
4、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表示赞扬感情的词。
如:阳光灿烂
2、贬义词:表明 憎恶感情的词。
如:暗无天日
3、没有感情色彩的词
如:天气
注意:确定褒贬义词,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斤斤计较
九、分段、分层
1、分段方法:
(1)按总分总的结构分段
(2)按事情发展分段
(3)按不同时间、地点变化分段
(4)把相关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段。
(5)如果拿不下来某自然段应放在上文还是下文,就看和哪一关系密切。
(6)注意分段的标志、位置。
如:-- -△
2、分层
就是把一个段落中不同的内容分开。
十、概括段意的方法
注意:各段之间的关系有:
并列、总分、承接、递进、转折关系。
十一、怎样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指的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
归纳中心思想常用以下方法:
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如:童年的发现。
2、用文中的抒情句、中心局概括中心思想。
如:我爱家乡的小河,更爱可爱的家乡。
3、根据各段的段意,归纳中心思想。
4、中心思想格式:通过写 事,赞扬(表现)什么精神,抒发(表达) 感情。
如:小外甥
十二、怎样给文章拟题目
题目的共同特点,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
1、拟题时,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拟题。
如:“丢失东西”一文的中心句,我终于找回了丢失的东西—诚实。
2、所拟的题目要与文章的内容相关。
如:打“野鸭”游戏。
3、用时间、地点、人、事来拟题。
如 难忘的六一 、 游北山公园 、 我的老师 、 一件有意义的事
4、用文章的反复出现的词句,根据中心组成短语,拟题目。
5、如果是选题目,就要看哪个题目与中心关系密切。
如:枫叶情。
6、写题目时,不用序号。
十三、缩句
就是把一个长的句子,找出它的主要部分。
1、 缩句后的句子,主要是体现出谁在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
如:小明用一双有力的手,拿起一块大石头。
无数的浪花在柔光里跳跃。
2、 缩句要去掉修饰(限制成分:的、地、得)
如: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
周总理关心我们。
3、 缩句要达到最简练的程度。
如: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
4、 缩句不改变原意。
如:他上课时没有听老师讲课。
十四、扩句
就是把一个短的句子,变成内容丰富的长句。要求:
1、 扩充句子的“主干”。
如:校园里开满花朵。
2、 所扩充的修饰、限制成分要恰当。
如:泪珠流在红领巾上。
3、 扩句不要改变原意。
如:小明没有完成作业。
十五、仿句
1、 注意关键词语。
如:他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别人。
2、 仿修辞方法。
如:冬爷爷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人间,他带来了珍贵的礼物—雪花。
3、 仿写新句的内容与原句不要雷同。
如:心爱的哨所呀!我爱你的高,因为只有高,才能远望。
4、 有时,会让我们按原句的意思接着写句子,所写的句子要与原句的形式一致。
如:老师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使我们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教给我们知识,使我们感到丰收的喜悦。
十六、句式
1、 首先弄清是一个什么句式。
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成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
就是叙述一件事情。
如:这是一支钢笔。
(2)疑问句,包括有疑而问、设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如:这是谁的钢笔?
这难道不是我的钢笔吗?
2、句式变换
(1)变成“把”字句(略)
(2)变成“被”字句(略)
(3)变成反问句
反问句答案就在其中。
如:难道这不是我的钢笔吗?
怎么能说这不是我的钢笔呢?
(4)变成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表示肯定。
如:这不能说不是我的钢笔。
(5)转述句
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告给别人。
如:老师说:“小红,放学后你到我的办公室。”
老师说,放学后小红去她的办公室。
变成转述句,改变人称和标点符号。
十七、排列句子顺序
1、将排列错误的句子读一读,了解这句话大概写了什么内容。
例如:(4)伴着晨曲,我们迎来了炎热的一天。
(2)树梢上晶莹的露珠在滚动。
(1)清晨,旭日刚刚把太阳照亮。
(5)总之,这里的早晨却如此清爽。
(3)树丛中,一只欢快的蝉在唱着晨曲。
2、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或结尾)
4、一定要首先找准第一句话(总起句)
5、找出相互衔接的词语。
6、排上序号,然后按重新排列的顺序读一读。
7、排列句子的几种顺序
(1)按时间顺序排列
(2)按空间顺序排列
(3)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排列
(4)按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排列
(5)按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列
(6)按总分总的顺序排列
十八、修辞方法
修辞是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使用的方法有: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来说明事物。
(1)明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
好像、像、犹如、仿佛、好似、宛如等。
如:雄伟的万里长城如巨龙一样在山中盘旋。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成了、变成、成为等词连接。
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 有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①猜测
如:他点了点头,好像在说我明白了。
②举例
如:我看到很多树,像松树、杨树……
③错觉
如:明亮的月光,似乎在为我带路。
④单纯想象
如: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光明的路。
⑤比较
他好像比以前进步了。
注意:
①比喻句要写完。
②用什么比和把什么比的区别。
③有的是把一个物体比作多种。
2、拟人
就是把物人格化
⑴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
如:小鸟在歌唱。
⑵直接把事物当做人来描述。
如:红领巾说:“我的小朋友非常喜爱我。“
3、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如:我爱家乡的山,爱家乡的水,更爱家乡的人。
4、反复
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事物,有意重复某些词语。
如:努力学习,继续努力!
5、夸张
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特意夸大或缩小事实。
如:(1)“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和“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廊前。”
(2)这屋太小了,兼职像巴掌那么大。
6、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排列在一起。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7、对比
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不同的两个事物相对照。
如:他在家是“小老虎”,在学校是“小绵羊”。
十九、修改病句
1、读句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看一下句子是否符合语法习惯。
如:我们学习是为了建设祖国而奋斗。
2、缩句,找出句子成分是否残缺。
如:我们树立了坚定。
3、修饰限制成分是否恰当。
如:我们的老师,是年近20岁左右的小伙子。
4、把不适当的词换一个词。
如:经过努力,他的错字进步了。
5、句子中缺少词语。
如:在这个温暖的集体,我茁壮成长。
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那一次游玩。
6、把多余的词语去掉。
如:劳动中,他们为了移动搬走大石头,流了很多汗。
7、词序颠倒
如:他戴好帽子,理了理头发,站在那里。
8、句子杂糅
就是一句话想要表达多个意思。
如:我们明白了学习目的和态度。
9、关联词语不恰当
如:不管困难多大,但是我要好好学习。
※注意:
①有的病句有多处错误,不能忽视其一。
如:当我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高兴地跳起来。
②一般带“和”、“与”的句子容易出现病句。
如:我看见小草被石头压在下面和它不弯腰的精神。
我们看到成绩与信心。
③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不能随便把原句中的某一个意思删掉。
如:我的心情多么紧张,脚步多么焦急。
他的爱好是助人为乐的好伙伴。
④常用的修改符号
⑤病句下面,要写正确句子。
二十、“的”“地”“得”用法
1“的”
用在名词、代词前面
如:我的书包、高尚的品格、聪明的他。
2“地”
用在动词前面
如:大声地说、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3“得”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
如:他唱得很动听。
小明高兴得跳起来。
※注意:
①一句话不用两个“的”字
②形容心情的词后面用“得”
如:紧张得不知该说什么。
二十一、怎样区别题型答题
1、首先要读懂文章,捕捉信息围绕中心答题。
如:读与写
2、理解问题的要求,不要问非所答。
所问的问题,一般都有一个题眼,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语,理解问题的用意。
如:哪几个方面、分别、都、各、在文中、第二自然段……
3、凡是用符号标明的题,要准确括号,还要注意符号的位置。
如: 、 、△、--、-、√、×、(1)、A
4、联系上下文,问与答相吻合。
一般的问题,在文中却能找到对应的部分,根据题意,确定答案。
如:(1)在文章中找出一个把 , , ,比作 的句子。
(2)为什么有的人认为读书无用?
5、选择题
(1)用排除法降低难度。
(2)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最佳答案。
(3)有的选择题,语句有错误,或句子表达不全面。
6、填空题
要根据问题的要求,最好在文中找相对应的语句。
7、凡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本意和在文中的意思。
8、不要漏题
要按题号的顺序答题,一般所问的问题,答案在文中也是从前到后的。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就结合文章中心答。做完题后,从头到尾检查一下是否漏题。
9、综合分析题
要从文章内容和思想意义两个方面回答。
如:为什么要多读书
10、联系实际题
一般是读了此文受到什么教育,有什么感受。这类题要答文章内容,还要结合自己实际答。
如:学了 读书法 一文,受到什么教育。
11、两个问号的题,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连带关系。
12、答语句、词语的好处,作用。
要先答什么句子,解释词语,然后从内容意义两个方面回答。
如:读书不能穿凿附会,这句话的作用。
13、有的问题本身,就隐含了文章的中心,分析所问的问题,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如:不同的学风。
怎样阅读各类体裁的文章
一、阅读写人的文章
写人文章,可以是单个人物,也可以是群体
1、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是通过人物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来完成的,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一般是通过对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生活习惯和个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阅读时,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
3、明确文章所写的事情
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了解人物所做的事情,是理解文章内容关键的一步,写几件事情,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4、注意侧面烘托的作用
用一个方面来衬托另一个方面,用环境来渲染气氛。
5、理解关键问句
理解文章所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的语句,有什么深刻含义,提高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二、阅读叙事的文章
1、抓住事情的“六要素”,从中感知文章的内容。
2、理清记叙的顺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总分总、感情变化、倒叙、插叙。
3、把握核心点
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体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有的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
有的是让读者有新的思考。
4、在叙事的过程中,总少不了借助各种描写方式与方法
包括: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等。
阅读时注意分析作用和特点。
三、阅读状物文章
1、找出所写的物有什么特点(特征)
2、注意各种物的不同点
(1)状动物:外形、动作、生活习性
(2)状植物:生长过程、各部分的样子
(3)状静物:外形、大小、颜色、构造用途。
3、理清顺序
(1)先概括后具体
(2)先整体后部分
(3)总分总
4、阅读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体会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
5、特别要注意文首或结尾的话语,多起到概括或结尾的作用。
四、阅读写景文章
写景文章一般分为三类:游记、自然景物、周围景物。
1、明确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写景的顺序
一般按空间顺序,参观游览顺序写景。
3、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一般都是先写景,后写人。
4、写景文章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形象地抒发思想感情。
五、阅读童话
1、了解童话的特点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里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要读懂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情节)
3、体会作者所写作意图,也就是这篇童话,对作者会有怎样的教育,从童话中领悟到生活或做人的道理。
4、童话多用拟人的方法,富于想象,语句生动活泼。
六、如何读寓言
寓言,就是寓义与言。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多分为故事和教训的部分。
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来读,弄清故事的主要人物(有时采用拟人的方法写)和事件。
2、领会寓言的寓意。
寓言一般是一事一理的写,运用夸张来批评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表及里的把握寓言的含意。
注意: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童话是用儿童语言写的,多运用拟人方法,生动活泼。寓言主要是讲一个小故事,讽刺某种人,语言多有典故。
七、如何阅读科普文
1、弄清科普文的内容
科普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向读者介绍科学产品,告诉某一自然现象,揭示某个科学道理,多以文学的表现方法来介绍科学知识。
2、理解文章的内容
读懂文章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3、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下定义、做注释、大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引用资料、列图表等。
4、希望我们长大也有创新、创造的精神。
八、如何阅读散文?
1、感受和理解形象的意蕴。
作者在散文中,有时依托一个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抒发感情,阐明某种生活的哲理。
2、充分调动想象力
作者常常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体。阅读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从脑中形成一幅鲜明的画卷。
3、散文的语言清晰明丽、生动活泼、情感真切,要用心去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怎样做好语文阅读题
一、确定区域,重点勾画
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做记号,答题时就不需要从头到尾搜索。
二、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在答题前,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摩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文,谁也答不准,答不全。最佳的办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文章的构思技巧
要写好一篇文章,在写前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看题目(或所给的材料)限制了什么,没限制什么,抓住条件去构思,就不会跑题,突破限制条件就会拓展思路。
如:关心我的人
2、思考方法不要单一,要从不同角度去想,从看似平凡之中找出不平凡。
如:一支钢笔
3、联想是打开思路大门的最好的钥匙。
文章所写的人和事是实际的,联想的内容是虚幻的,通过联想,把相关的内容写出来,文章就会更生动。
如:写春天的小树,联想到我们像小树一样天天长大。
4、人物的性格,要写出闪光点。
如:环保小卫士,写他捡废纸,赞扬他讲文明,爱护环境的品质。
5、记事要体现出社会意义。
如:小明又背上了书包,表现“全社会关心失学儿童“这个主题。
6、写景要注意象征意义。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在写景时,要巧妙进行联想。
如:写小树
7、在写作文前,一定要先点出一个构思图。
命题作文
一、什么是命题作文?
是根据指定范围进行命题。
二、怎样审题?
1、明确体裁
往往那个题目就暗示哪类文体(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想象)
2、必须抓住题眼
题眼是题目中的关联词,在所给的题目中,往往有一个或两个题眼,写作时必须突出这个词语。
如:中秋赏月
3、分析结构
就是把题目分成词和词组(短语),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如:老师教育了我
4、注意题目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要挖掘标题的内在含义,明确此文的主旨是什么。
如:我心中的太阳
我走过的那条路
5、根据题目选择所给的材料
所写的事情(内容)必须与题目一致。
6、注意写作要求
要求中的几点都不能忽视,有的要求是对文章的提示,有的要求让作者写什么,不写什么,在构思的时候就要按要求组织材料,否则会扣分。
如:写一种植物
要求:写出植物的花、叶、茎、果。
半命题作文
一、什么是半命题作文?
就是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把另一部分补上。
二、注意几点:
1、注意半命题作文的限制范围。
半命题作文,往往提出一些写作要求,一定要引起注意。
如:我学会了
要求:(1)选材必须是在学校发生的事
(2)所填的词,不要体现是什么事
2、补充的内容和所给的内容吻合,补充后的句子要通顺。
如:那一次 ,不能补充“天下雨了”
3、半命题作文有很大的灵活性
如: 的快乐,可填:读书、养花、滑冰、钓鱼
材料作文
就是先提供一段材料,然后按要求进行写作。
1、理解材料的用意
如:小河上有石桥,大江上有钢筋混凝土大桥,大河上有鹊桥,面对这座桥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2、领会要求
材料作文的要求在写作时要体现出来。
如:上段材料的要求是:
要求:(1)围绕要求写“桥”的一篇作文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文章中不许出现真实姓名,一律用大(小)赵、刘代替。
3、有的材料作文,有提示语,要围绕提示语确定中心
如:我经历过许多事,有奇妙的,感人的,新鲜的……
请选一件耳闻目睹的事写
4、材料作文一般都自拟题目
最好办法是运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拟题。
5、材料作文的构思
(1)根据材料写它的引申义
(2)根据材料写自己的独特见解
(3)按材料的思路写作
联想
一、什么是联想?
有甲事物到乙事物,或由眼前的事物回想起与此相关、相对、相近、相反的另一种事物。
二、联想的好处
联想是文章的基本思维能力,使文章产生“一波才动万波随”的灵感。
三、联想的种类:
1、时间联想
由某一时刻的场景,联想到此时此刻的另一种场景
如:9.18联想到日本侵略中国
2、空间联想
发生在同一空间(地点),在不同时间产生的联想。
如:我来到幼儿园门前
3、景物联想
由生活中的某一场景、景物中而联想到它所象征的事物。
如:看到春色满园、百花盛开而联想到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4、事物联想
由一个事物联想与此相关的情景,或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
如:有一支笔联想
5、人物联想
有一个人物联想到另一个人物
如:写一个刚强的人,联想到张海迪,钢铁战士—保尔
6、象征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象征,联想到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如:有蜡烛、和平鸽、梅花……所产生的联想。
7、对比联想
由一个事物,联想到相对、相反的另一个事物。
如:清洁工人辛勤劳动,想到有的人破坏环境。
8、味道联想
如:喝咖啡,联想到生活的苦与乐
9、颜色联想
由某一具体的点、多方面围绕中心展开联想
如:由灯产生的联想:联想到老师办公室灯光,联想到驱走黑暗。
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经过艺术的构思,相处他的具体形象。
二、想象的重要性
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三、想象的种类
1、时间假设想象
使明天的愿望在今天“实现”,让历史的情形在眼前呈现。
如: 未来的2020年 ,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2、空间假设想象
人的情感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如: 我飞上了太空
3、代物为人想象
把本来不会说话的物体变成会思维、有感情的人。(生动形象,揭示道理)
如:桌子和椅子的对话,青蛙的哭诉
(1)注意用拟人方法写,所表达的中心必须明确。
(2)故事情节要合理,否则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4、变我为物的想象
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行为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用相关的物体现出来。
如:假如我是一颗星星。我变成了一支神笔。
注意:
要写出物所具有的本领,以表明写作的目的。
5、梦境想象
指人们在睡眠状态下,对生活的回顾与思考,把内心的世界,通过梦的形式反映出来。
注意: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情景)进入梦乡
(2)梦中的情景是虚幻的,但虚中有实
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梦见的事情要围绕中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3)注意梦中和梦醒之间的过渡
(4)一定要写出梦后的感悟,怎样面对现实
6、事件想象
有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可以虚构事件,把自己的意愿想象一件事。
所想象的事情一般都充满离奇和幻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有的还运用拟人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给人一种真实感,指示出深刻的道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7、科幻想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未知的事物越发产生幻想,便不断地探索科学的奥秘,运用幻想的方式,描述某些奇迹和某些科学成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如:我研制成飞碟
就要写研制过程、飞碟的样子、神奇之处、用途等。
注意:
科学和幻想缺一不可,科幻应该以一定的科学幻想做基础。
8、想象文章的思路
由眼前的事物引发想象
由眼前的事物引发想象→为什么要虚幻→样子→本领→做的事情→达到什么效果→从虚幻回到现实→感受(心情、道理)→今后怎么做
如:我在太空过生日
写景
一、写景,就是把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出来。
二、构思技巧
景物+联想
三、怎样写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
把美景写成美文,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就是某一景物独有的,与其它景物不同的地方。
要细心观察景物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如:小草
2、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
(1) 静态: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样子、大小、形状、颜色等。
(2) 动态:是物体活动时的情景,包括姿态、速度、响声等。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活泼。
4、 运用五种感官写好“五觉”
“五觉”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1) 视觉(看到的)
要写出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如:远看、近看、仔细看(看花)
(2) 听觉(听到的)
把听到的声音模拟出如:“扑通”、“咔嚓”
(3) 嗅觉(闻到的)
把气味写出来,如:醉人的芳香。
朗诵
一、 什么是朗诵?
朗诵也叫作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 朗诵的好处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鉴赏力,同时也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三、 朗诵前的准备
1、 放松心情,有自信心
2、 理解文章内容,体现喜怒哀乐
3、 仪表自然,声音洪亮
四、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也就是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1、 停顿,停顿是语句
(1) 没有标点的停顿
如:远处的灯亮了起来。
(2) 有标点的停顿
停顿长的有:句号(。)、问号(?)、省略号(……)、感叹号(!)
停顿短的有:顿号(、)、破折号(—)
2、 重音
指朗诵和说话时,句子里有的某些词语要读得比较重。
朗诵时,词语要有轻有重,体现声音是高是低,抑扬顿挫。
(1) 语法重音
一般是,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要读得重一些。
如:一辆崭新的小汽车,风驰电掣驶来。
(2) 逻辑重音
为了强调某种感情和意见,而把有的词故意读得重一些。
如:这件事他勉强答应了。
3、 语速
说话与朗读时,音节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
朗读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感情的变换,有快有慢。一般来说,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语速要快一些,而平衡、庄重、悲伤、沉重的内容,语速要慢一些,叙述性的内容选择中速。
在朗读时,要有节奏的变化,有的段落,语句感情强烈,节奏要快;有的段落,语句感情纾缓,节奏要慢。
如:爸爸是山
4、 句调
指语句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在句子末尾表现得特别明显。
(1)声调(↑)
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讶等语气。
如: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降调(↓)
前高后低,语势下降,一般用来表示陈述、祈使的语句。
(3)平调(—)
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庄重、悲痛
如:这是一个
(4)曲调
全句表现出上升或下降、曲折变化,多用于讽刺、暗示。
演讲
一、什么是演讲?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明道理,发表见解。
二、演讲的特征:
1、强烈的鼓励性
2、现实的针对性
3、较强的艺术性
4、鲜明的个性化
三、演讲时怎样确定题眼?
演讲的关键点是寻找话题,借题发挥。
要善于审题,考虑其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如:新同学欢迎会上的演讲,可写:新起点、新生活、新憧憬。
四、怎样写竞选演讲稿
1、开场白要有亲和力
景色、条件、机会、舞台
2、征文
(1)竞选的原因和愿望(简单介绍自己)
(2)竞选的条件、优势(能力、水平、实力、特长)
(3)不足怎么对待(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4)我今后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
(5)博得大家的支持
3、结尾坚定信心。
五、怎样写生日演讲稿?
1、称呼、问候语,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2、回顾自己成长历程,表明自己有了可喜的进步,可写取得的成果。
3、对朋友好友给予的爱,表示由衷的感谢。
可分别写感激谁,都做了什么。
4、我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报答。
5、对大家的祝福,表达心愿,谢谢大家!
语文学习方法要求:
作文、笔记、日记、抄词、卷子、书法
假期读一本书
考词(坐躺到害怕、坐躺到脸、鱼虫)
每周读两篇文章,背诵一篇文章,日记正常写,书法四本,背佳句
连续四周背诵写景文章
作业:一篇读文,一篇日记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的经历,对《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希望对大家写《指导初步写作技巧——学会设置悬念和巧设伏笔》有所帮助